展开

复方甘草酸苷对EB病毒感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1   |  所属分类: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EBV(EB病毒)感染所致肝炎患儿EB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是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40例EBV感染肝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70例患儿采纳还原型谷胱甘肽、更昔洛韦治疗,实验组70例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两组EBV-DNA拷贝数、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2周后EBV-DNA拷贝数、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参照组(5.7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降低EBV感染肝炎患儿EB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信赖。

复方甘草酸苷对EB病毒感染的影响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EB病毒;肝炎;肝功能;不良反应

  EB病毒侵入机体后可以终身潜伏,导致宿主细胞发生恶变,与肝炎、淋巴系统肿瘤、鼻咽癌等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既往有研究表明[1]:将近90%以上的幼儿曾感染过EB病毒,以3~5岁儿童最为常见。EB病毒会导致患儿肝功能急性受损,增加急性肝炎发生率,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复方甘草酸苷是临床常用的抗炎、降酶、保肝药物,可有效下调转氨酶,促进肝功能恢复[2],其在EBV感染肝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纳入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40例EBV感染肝炎患儿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病例是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40例EBV感染肝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32例女性、38例男性,年龄在2~10岁,年龄均值为(5.52±1.34)岁;体重在8~42kg,体重均值为(25.06±2.34)kg。参照组(70例):30例女性、40例男性,年龄在3~9岁,年龄均值为(5.54±1.31)岁;体重在10~41kg,体重均值为(25.09±2.31)kg。两组各项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由伦理文员会审批后开展。纳入标准:①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EBV感染;②无先天性、遗传性疾病;③患儿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开展研究前接受过降酶、免疫调节、系统性抗病毒等治疗者;②合并免疫、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者;③中途从本项研究退出者;④对本文涉及药物过敏者;⑤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1.2方法参照组:予以5mg/kg更昔洛韦(生产厂商: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671,规格:250mg),溶于1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0.3~0.6g还原型谷胱甘肽(生产厂商: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373,规格:0.6g),溶于1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2周。实验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更昔洛韦用法、用时、用量均与参照组一致,予以1mg/kg复方甘草酸苷(生产厂商: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15,规格:40mg甘草酸苷/瓶),溶于1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2周。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比两组EBV-DNA拷贝数、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EBV-DNA拷贝数、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儿3mL外周静脉血,以10mm半径、3000r/min速率离心处理10min,分离血清,以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仪检测EBV-DNA。以肝功能测定仪(型号:PIKO-1;生产企业:上海益联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检测AKP(碱性磷酸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恶心呕吐、皮疹乏力、肝区疼痛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6.0软件检验本文所有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EBV-DNA拷贝数、肝功能指标),以sx±形式表述,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n(%)表述,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EBV-DNA拷贝数两组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EBV-DNA拷贝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EBV-DNA拷贝数显著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EBV-DNA拷贝数两组对比结2.2肝功能指标两组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对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参照组(5.7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EBV感染会损伤患儿B淋巴细胞,导致异常淋巴细胞浸润或脓毒血症,造成多系统、器官损伤,肝脏是最常见的受损器官[3]。据调查[4]:EBV感染后肝脏的累及病变率高达90%,多见于7岁以上的儿童。EBV感染后AKP、AST、ALT等肝功能指标会显著增高,在2~4周会达到峰值。EBV感染后患儿肝功能受损程度逐渐加重,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肝细胞,会出现肝实质点状坏死伴胆汁淤积,消耗大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而氧化蛋白质。复方甘草酸苷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在多种慢性肝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预防肝细胞凋亡、抑制线粒体释放转氨酶、清除自由基、减轻线粒体功能、细胞受损等作用,药效稳定性较高,反弹作用较低。另外,复方甘草酸苷对T细胞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能及时纠正Th1/Th2失衡状态,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加快机体康复[5]。本研究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2周后EBV-DNA拷贝数、AKP、AST、ALT均显著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参照组(5.7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EBV感染肝炎治疗中复方甘草酸苷应用效果显著,且辅助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若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皮疹乏力、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可告知家属不必过于担心,停药后即可恢复。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降低EBV感染肝炎患儿EB病毒载量,促进受损肝功能修复,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徐莉.复方甘草酸苷对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0):1564-1566.

  [2]滕旭,许玲芬,孙梅,等.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3):182-185.

  [3]房文彬,袁艳平,刘凯.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4):3810.

  [4]张林武.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45-46.

  [5]刘娜.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48-1651.

  作者:王吉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ufangyixuelw/21934.html


    上一篇:中医药如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下一篇:电子档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