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发表文章解读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5)

发布时间:2015-03-31   |  所属分类: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四

  我们已经了解,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改写或“重写”。但,重要的是,这种“重写”在现代性本身中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作为一种情绪、一种吁求,它贯穿于现代化的始终。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等当代西方思想家都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14] 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也就包含着对现代性或现代化负面效应的批判,亦即进行着“重写现代性”的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后现代哲学家去从马克思哲学中汲取营养或寻找理论依据。他们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15]。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显示出其后现代的意蕴。

  马克思哲学更具有反封建的精神。上世纪初叶,马克思哲学传入中国。之后迅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而且还为我们的反封建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一个世纪来,在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中国化的马克思哲学开始形成。

  马克思哲学不仅使后现代哲学无法回避,而且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它更是“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因为,中国哲学不仅具有“重写现代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消解封建性、实现现代化的重任。要完成如此重任,马克思哲学、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语境。这是后现代哲学给我们的启示之三。这也是本文的结论和逻辑终点。

  【参 考 文 献】

  [1] 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第1-3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第1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3] 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第21-2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 刘小枫:《中国文化的特质》,第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

  [5] 邓球柏:《白话易经》,第499页,岳麓书社1993年版。

  [6] 金昌泰:《世纪大转折时期与政治哲学有关联的神学、哲学体系的转变》,《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7] 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第4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 田晓娜:《四库全书精编•经部》,第289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9] 田晓娜:《四库全书精编•经部》,第683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10] 何兆武 柳卸林:《中国印象: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下,第16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第1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12] Ihab Hassan: The Postmodern Tu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39.

  [13] [14] 利奥塔:《后现代性和公正游戏》,第14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 Fredric Jameson: Marxism and Historicism, New Literary, Vol. XI, No. 1, Autumn 1979, p.4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exuelw/13876.html


上一篇:文史哲杂志社解读彭加勒哲学思想
下一篇:哲学研究从哲学角度分析句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