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基于高职生不良品德的表征及对策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标本兼治,长期不懈。治标是指制止不良品德引起的不良行为和现象的发生,治本是从更深层次上铲除病根。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不良品德不是一两次的说服教育就能从本质上解决的,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发生质的变化的。本班少数学生集队经常迟到,在一次集队前我通知学生提前十分钟到,违者重罚,结果全班都很准时。紧接下来的各项活动我班的集队都很迅速,活动开展得很好。学生也因此特别开心。但这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问题。我趁此对学生说明:如果有一些同学迟到就会耽搁全班同学的时间,迟到一分钟,全班54位同学,加起来共耽搁了近一小时。然后让学生仔细体会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班级的影响。这样让学生一方面增强时间观念,同时也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再如学生中逃避劳动,小团体之间的保护现象,我都在行为上严禁与制止的同时,也在思想上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从心灵深处加深认识。

3.扶正祛邪,抓住契机。心理学指出: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人的需要。个人为了归属一定的社会群体,就必须适应现实生活,协调个人与社会(含群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发展、完善自我品德。因此,在班级中大力弘扬正气,那些不良的品德也就没有了生存环境。曾经,本班同学争吵打架时其他学生会出现两种不良态度,一种是以此为乐,另一种是明哲保身。有一次两个同学争吵得非常激烈,班长极力劝阻,一场风波平息了。我抓住这次机会,肯定班长的这种行为,并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和同学发生争执,你希望别的同学有什么态度。那些起哄的同学都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又如,在每次劳动中,让同学自己分配选择劳动任务。对于任劳任怨的同学给予表彰,对于逃避劳动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把这样一些不良的现象让全班同学评论是非。这样集体的正确舆论就会逐渐形成,而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正确的舆论形成,班级中就会有一股正气之风,明哲保身的同学也有了关心集体的欲望和行动。

4.对症下药,殊途同归。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不完全类似的经历,性格有异,接受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不良品德的表现与程度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转化学生的不良品德的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掌握每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前面提到重表现轻实质和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是认识上的问题,就应该与他们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对于重哥们义气的同学,就应让他们认识和感受什么是健康的真正的友谊。明哲保身、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应在实践中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馨,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高职生中出现不良品德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社会、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措施,就可以减少或尽快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帮助高职生树立信心,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2766.html


上一篇:教育职称建筑力学方向论文范文
下一篇:加强中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