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中小型灌区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要:针对莱阳市中小灌区工程灌溉水源不均,工程老化,坏损严重,配套不全,工程标准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提出工程、农艺、管理措施,完善水费征收机制,实现工程长期运行。
关键词:中小型灌区、问题、措施
1.基本情况
1.1中小型灌区处数及灌溉面积
莱阳市中、小型灌区63处,涉及17个镇,77个村庄,控制灌溉面积8.78万亩。其中包括62处小型灌区,涉及16个镇(办)62村,控制灌溉面积7.55万亩;1处中型灌区(小平水库灌区),涉及3个镇(办)15村,控制灌溉面积1.23万亩。
1.2中、小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莱阳是一个农业重点市,总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业既是稳定的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受季风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田灌溉是莱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莱阳市兴修水利规模扩大,灌溉面积得到了迅速发展,灌溉面积在占全市总耕地面积不到50%的面积上,生产出73%的粮食,90%以上的粮食和蔬菜。在解决了人口吃饭问题的基础上,为我市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工程现状
中小型灌区曾为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具大贡献,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灌区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50%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30%的建筑物尚未配套;60%以上的灌区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低于成本水价的水费制度使各灌区管理单位入不抵出,大部分灌区从建设完工后再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维修。灌区已出现了灌溉效益衰减的现象,而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我市灌区多数长期带病运行, 60%以上的灌区均修建于70年代以前,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建筑物程及机电设备超期运行,需要更新改造。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灌溉水源不均,需统一配置
灌区目前水资源供需现状是水资源互补,需要灌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修建库塘、井渠道(管道)联结工程,以解决中小型灌区的局部水源不足的问题。
3.2灌排工程老化,坏损严重
灌区内大部分渠道建筑物、提水站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多达50年的运用,老化坏损严重,虽几经维修,但由于设备陈旧不能正常运行,耗能大、效率低,最低效率仅为17%,灌区严重老化坏损占59.3%,其装置效率在17%~40%之间。排水干沟出口排水闸有的闸墩腐蚀深度达0.3m,钢筋裸露锈蚀,砼破裂脱落现象随处可见,若不改建将有倒塌危险。
3.3工程配套不全,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全灌区原规划灌溉支渠以上建筑物配套率87%;斗渠以下建筑物配套率只有20.2%。由于配套不全,在灌溉期间,部分地块群众靠扒口维持放水灌溉,跑水、漏水现象严重,渠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3。排水沟系规划建筑物配套率为78%。排水斗沟以下建筑物配套率仅有17.6%,排水不畅,造成田间积水时间长,形成渍涝,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3.4骨干工程标准低,形成卡脖子工程
灌区部分干渠及建筑物标准偏低,形成卡脖子工程,阻水严重,一
些干渠为了满足农田灌溉用水,经常高水位超负荷运行,渠道冲刷严重,滑坡塌方现象时有发生。
3.5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灌区在管理运行中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促使灌区经营状况不佳,投入渠道不畅,灌区建设与改造资金不足。水费仅是一项象征性的收费,部分灌区甚至没有水费收入,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没有保证,人才流失严重。
4.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中小型灌区存在的问题影响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竣工后不仅节水、节电、省地,作物增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避免对土壤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促进地下水的良性循环,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加近地表水的温度,防止水环境恶化,使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对中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势在必行。
4.1工程措施
采取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对各级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完善各级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平整土地、规范田间沟畦规格、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节水措施。扬水站灌区推广如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缺水地区实行膜上灌,旱作实行非充分灌溉等形式。自流灌区采用防渗和管道输水,推广管道泵加压灌溉方式,充分利用水库自压水头,节约能源。
4.2农艺措施
通过政府和市场宏观调控手段,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当扩大高效优质节水作物种植比例,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合理改土施肥,改进机作制度,不断完善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科学灌水,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4.3管理措施
积极开展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的研究,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提高水分生产率,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4.4完善水费征收机制
工程运行应按市场机制运作,参考\"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测算导则\"搞好水费的核算,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供水价格。对一般农作物,按成本征收水费,对高值作物,按成本加微利征收水费。采用测量水新技术、新设备,配备齐全测量水建筑物和仪表,搞好测水量水工作和水费征收工作,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uowushengchanlw/52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