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业技术发表期刊关于沙棘丰产栽培技术的说明

发布时间:2014-10-14   |  所属分类:作物生产: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分析了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功效和用途,以及生态效益,并阐述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以为推广沙棘种质栽培,提高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发表期刊,沙棘,生物学特性,功效,用途,生态效益,栽培技术

  沙棘(Hippophae rham noides)别名醋柳、黑刺、酸刺、查日嘎纳(蒙古语)、日布(藏语)等,系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该属植物全世界有4种9个亚种,分布于亚欧2洲的温带地区;我国有4种5个亚种。沙棘在我国分布很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辽宁、黑龙江等省(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也有分布。

悠悠期刊网

  1生物学特性

  沙棘是喜光树种,也能生于疏林下,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很强。抗严寒、风沙,耐大气干旱和高温,不畏酷暑,在炙热高温下也能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水湿、盐碱、干旱瘠薄。能在山地草甸土和重碱性土(pH值9.5)以及含盐量达1.1%的盐碱土上生长,但不耐过于粘重的土壤[1]。生长较快,根系发达,主根浅,萌蘖力极强。有根瘤菌,枯枝落叶量多,改土作用强,能提高土壤氮磷含量。枝叶稠密,萌芽力强,耐修剪。花期3—4月,果熟期9月,4~5年开始结果。沙棘果的成熟期,以特有的颜色和果实大小为标志。一般从俄罗斯和蒙古等高纬地区引进的品种成熟较早,8月初,即可成熟。

  2功效与用途

  2.1食品加工方面

  以沙棘为原料可制成多种饮料、果汁、果酒、露、晶、汽水、罐头、果酱、果丹皮等。沙棘果汁富含VC、VE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强精养神的滋补饮料,盛夏饮用可消食、生津、解渴、防暑;用沙棘叶制茶,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2]。

  2.2医药保健方面

  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等药理功效,以沙棘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宫颈糜烂、烧伤、烫伤、刀伤和冻伤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对肿瘤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3轻工及其他方面

  沙棘提取物能滋养皮肤,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具有抗过敏、抑菌、强渗透力和保护皮肤自然色泽的作用。沙棘的枝干木质坚硬,发热量高,既可用做燃料,也是一种十分优质的木材,可用于制作农具和工具[3-4]。

  3生态效益

  3.1保持沙土

  沙棘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一株三年生的植株,每年可向周围扩展2 m,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沙棘林可减少地表径流80%,表土水蚀75%,风蚀85%。沙棘也有涵养水分、固氮的作用。1 hm2五年生沙棘林,根瘤量在375 kg左右,每年固氮约375 kg。沙棘还具有极强的抗逆性,使沙棘成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的首选树种[5]。

  3.2改善生态,改良土壤

  沙棘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风沙地区、盐碱地、矿山垦复区,甚至砒砂地多年造林不成林的地段,都可成林。且生态改观后,又为其他树种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沙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调节微域气候,为扩大各类植物的种植范围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创造了条件。

  4栽培技术

  4.1 株行距

  ①用于生态目的的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通常为2 m×2 m,如果立地条件优越,可为2 m×3 m;②生态与经济目的兼顾的生态经济林,可为2 m×3 m;③薪碳林,1 m×1 m;④放牧林,以团状配置时,团内株间距1 m,每团丛栽植9株,团丛间距横坡向2 m,顺坡向3 m。如为一般配置,可为2 m×2 m。⑤护路林,起隔离墙作用,一般只需2~3行,行间距为2 m,株间距为1 m;⑥护岸林,为2 m×2 m[6]。

  4.2植穴规格

  植穴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通常为35 cm×35 cm×35 cm,避免成为锅底状穴。要注意平茬更新,沙棘林如长期不平茬利用,就会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早衰现象。适时平茬一方面可以获取大量薪柴,另一方面利于沙棘林的更新复壮。造林后5~7年即可平茬,平茬间隔期5~6年。平茬时间以早春未发芽时为宜。平茬方式以带状、片状或隔株、隔行砍伐为好,以防水土流失或风沙侵扰,并能保护沙棘林年年收益。

  5参考文献

  [1] 陈润政,黄上志,宋松泉,等.植物生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151.

  [2] 王北,李生宝,袁世杰.宁夏沙地王要饲料灌木营养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2):98-103.

  [3] 靖德兵,李培军,寇振武,等.木本饲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及生产应用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2):7-13.

  [4] 刘国谦,张俊宝,刘东庆.柠条的开发利用及草粉加工饲喂技术[J].草业科学,2003,20(7):26-31.

  [5] 张国盛.干旱、半干旱地区乔灌木树种耐旱性及林地水分动态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0,20(4):363-36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uowushengchanlw/8156.html


上一篇:作物生产论文发表浅谈粮食生产影响因素
下一篇:南核期刊分析小麦纹枯病消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