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怕问]百货业搞移动购物 难点在哪?

发布时间:2014-02-12  | 浏览:

  看到新闻说,情人节那天可以在王府井百货用微信购物,这是好事,但反过来会好奇,逛商场这种体验,会被重新改造成什么样子?百货业接入移动购物模式,都会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如果你已经习惯移动支付了,应该不会对到店扫码验证、手机端一键付款、AA支付等感到陌生。逛街这种体验,会因移动化更加个性化、便捷化。因此你不用担心体验被彻底改造。

  但对百货行业而言,移动购物则是全系统的改造。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1、 导购方式背后的全渠道思路

  在传统百货商场,你看到的是节比鳞次的品牌店铺或摊位,导购员要么是主动迎上去接待顾客,要么是被动让顾客挑选。但移动购物场景中,很多消费者是在线上就把商品给选定,把商场当做试衣间而已,再决定是否购买。因此传统百货商场已经将线上电商,视为移动购物体验的重要一环。

  重视移动购物的背后,是全渠道经营思维。商场吸纳的是品牌商户,但用户在移动端看重的是某个品牌,而不是该品牌在线下不同区域的不同店铺。因此全渠道思维,是百货业需要获得品牌商的关键点。

  2、 商品交易

  以往在商场购物的交易结算环节,要么是集中在柜台结算,要么是单个店铺结算;结算方式要么是收现金,刷卡或现金购物卡。可移动购物中,支付入口是碎片化的,支付方式都在移动端完成。无论是资金结算流程,还是安全度,移动支付在技术与资源支持度都相对成熟。交易结算的环节较以往更为平滑、无缝。相对于前端导购而言,这反而成了不需要担心的环节。

  然而,百货业在接受移动购物之前,还是有一些困惑:

  1、不知道是该开发原生APP好,还是借助微信或支付宝平台好

  由于传统百货业的IT系统与思维相对陈旧,初次碰到O2O这种模式,第一反应是开发原生APP,做自己的品牌。但要创建原生APP,不仅需要资金、人力与技术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有用户群与流量。这些是百货业的软肋。

  而微信平台或支付宝平台首先解决了百货业的流量问题,其次解决了IT系统重建问题。虽然传统百货业同样要投入资金、人力与技术,但力度要远低于自己开发一个原生APP。

  因此现在百货业在这个选项上,有的倾向于自己做O2O的APP,也有只接入移动支付平台的。但更多的,是两者都做。

  2、 体验式消费更多元化——加大餐饮、休闲等软硬件投入比例

  百货商场现在已经不单是精品店扎堆的概念,休闲娱乐、生活服务、餐饮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对百货商场来说,扩充经营品类、投入软件硬件的资源也在加大。这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人力与资源的支持。这一大笔投入,对百货经营者而言也是需要多方位的评估。

经济职称论文范文:

  银行职称论文发表简述银行审计能力框架的建立

  关键词:银行职称论文发表,职称论文范文,银行审计能力,框架建立

  一、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IA-CM等级模型和央行内审工作实际,本文将着重围绕影响审计职能发挥、内审队伍素质、审计专业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对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审计机构体制、审计人员素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方法手段、审计工作环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审工作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主要实行总行、分行、中心支行三级管理。各级内审部门对本级行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还接受上级行内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审工作职责的有效发挥。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区行管理体制下人权、事权与监督权三权分离,影响了内审工作成效。人民银行业务工作在总行的统一组织下,由各省会中心支行分省承担管理职责;而内审工作实行总行、分行、(省会/地市)中心支行三层管理。跨省区分行对各中心支行拥有人权、监督权,但没有多少事权;省会中心支行对其他中心支行有部分事权,却没有人权、监督权。在这种人权、事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的情况下,监督权与人事、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内审工作监督、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难以得到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134.html


    上一篇:台湾课纲微调:“中国”改称“中国大陆”
    下一篇:多地下调财政收入增长目标 资源省份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