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经济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在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时表示,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李克强说,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比如,7、8月份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出现一些波动,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而去年下半年,我们发展的基数又比较高。我们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尤其应当看到,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调控的下限是比较充分的就业。随着总量扩大,尤其是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扩大了,对波动的容忍度也提高了。
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采取的措施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有能力防范出现大的起伏,更不会发生“硬着陆”。
李克强讲话透露了三点新意,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其一,简政放权核心在减,而不是下放。
减少政府干预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就目前情况看,政府制定了五年放权规划,这一方面体现了改革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政府尾大不掉,放权并不容易。因此,加快负面清单管理和公布责任清单是当务之急,在中央政府放权同时,也不能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寻租能力更强。简政放权的最好办法就是消灭权力,而不是递送权力。
其二,产权保护不能仅靠中央吆喝,地方共识是关键。
李克强在谈到创新时强调,对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更要依法惩处,包括实行巨额赔偿惩罚,使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为创新助力。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政府总理向全球商业领袖发出的承诺,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发达国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误解,更有利于中国自身的科技创新。现在问题关键是,尽管中央政府意识到产权保护重要性,但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对盗取知识产权者和造假者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久前中国提出在京沪穗成立知识产权法院,这显然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但中国存在法院执行难问题,因此,只有地方政府普遍具有利用产权保护来促进创新的共识,才能形成依靠法律制度保护创新的可能。从这方面看,任重道远。
其三,创业与创新协调不容易。
鼓励全面创业、草根创业是政府的新动员令,但知易行难。谁都知道创业不容易,个人创业更艰难。政府强调制度保障创业,但对于普通人而言,选择创业与就业,是不同价值观和对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总理讲话能否激起全民创业热情,仍是未知数。而对全民创业的理解,除了激发民众创造力外,也反映出政府对经济转型导致就业机会不足的担忧。无法就业才创业,这是人生的无奈。
核心经济期刊论文发表范文:保险论文发表期刊简述劳动保险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80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