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影响水泥质量检测的几点因素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包装: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针对水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从水泥的取样、试验环境条件、养护条件、检测仪器设备、人员操作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水泥检测结果的因素,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关键词:水泥;质量检测;试验操作;仪器设备

引言:建设工程中水泥质量检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检测项目,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施工现场中水泥的正确使用和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本文从水泥取样、仪器设备的管理、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操作等检测环节出发,对检测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控制水泥检测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水泥取样的注意事项:

水泥取样是水泥检测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因此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水泥取样数量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对于袋装水泥,以同一生产厂家同期出厂的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以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的袋中取等量样品的水泥,经混拌均匀后称取质量不少于12 kg;对于散装水泥,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随机从不少于3个罐车中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称取质量不少于12 kg。[1]

(二)水泥样品的存放与保管符合相关要求。

试验所用样品应提前24h放入实验室以确保检测时温度的一致性。将所取水泥试样通过0.9 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两份,样品取得后应分别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且所使用的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并详细标识。如封存不严会导致样品样品受潮、结块,这样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封存样品应密封保管3个月,以备观察及有争议时溯源检测试验结果。

二、试验检测环境和养护条件:

试验前一天将水泥、标准砂、试验用水放入试验室。GB/T17671—1999中规定试验室温度应控制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验时,应先测量它们的温度是否一致,并予以记录。对温湿度的测量是保证试验准确的重要条件。养护箱可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箱,温度应控制在20℃±1℃, 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的水温应控制在20℃±1℃,但保证试体养护池水的温度是一个难点。目前大多数试验机构仅用普通空调控制室温来间接达到控制水温的方法,由于室内温差等原因,造成温度控制不能很好地满足标准要求。现行有效的办法是将养护池密封,加装变频空调及水循环系统以便于更好的控制水温。现在市场上推出了新型水泥自动控制养护水箱,目前情况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试件带模养护的养护箱应每4h记录一次温湿度,采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将记录次数酌情减少至1天记录两次。试件养护池的水温在工作期间应该每天记录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1)对标准规定的温度有时会存在认识上的错误,甚至作为控制的上限和下限长期存在,应尽可能的控制在20℃,允许短期内的波动值在控制的范围内。

(2)养护期间不能全部换水,试件的六个面应与水接触,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试件之间间隔和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小于5mm,试件下表面应放自己篦子上,避免水化不均匀,影响强度的检测结果。

三、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水泥检测仪器和设备是评定水泥质量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技术参数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水泥质量的评定是否准确、可靠。所以在仪器和设备购入前,应进行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和调查,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对供应商提供的仪器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供货及时性、处理质量问题的及时性以及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

水泥检测仪器的计量校准、检定是水泥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检测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均应经过校准(检定或自校),制订检定或校准计划表,按照规定的日期及时送检或由计量检定部门进行现场检定、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测仪器的量值只要可能都应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无标准的溯源必须经过比对或验证,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天平、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流动度测定仪,抗折试验机、压力试验机、负压筛、沸煮箱等主要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而且还要对胶砂试模、抗压夹具、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等配套仪器进行认真的自校或校准,自校记录的精度及数据范围应对照标准进行核对确认,仪器和设备满足其标准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要注意的是振实台在安装时,为防止外部的扰动应在振实台基座底部加垫一层胶皮。

四、试验操作的控制

(一)水泥检测人员的要求。

水泥检测人员应思想端正,一视同仁,不徇私舞弊。在检测过程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不同的操作人员采用相同的样品与相同的操作方法,其检测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很小,是允许的)。但如果检测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的要求,这使得误差超过允许的范围,从而使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代替了GB/T1346-2001于2012年03月0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对GB/T1346-2001标准中的八处进行了修改,在前言中都有明确的阐述。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1)标准规定试验用水应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由于各地的水质不同PH有差异,标准稠度用水量又直接关系到凝结时间测定及安定性测定的准确性应避免使用饮用水。[2]

(2)新标准规定每个试模应配备一个边长或直径约100mm、厚度4mm—5mm的玻璃底板或金属底板。所使用量水器的精度改为±0.5ml[2]

(3)拌合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缘抹顶部一次,使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2]

2.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凝结时间的测定应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模后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通常检测部门用做完标准稠度用水量的试件直接做凝结时间的测定试件是不符合标准规定的。[2]

(2)初凝时间的测定:从加水时间算起,30 min后进行第一次测量,当试针沉至距离底板4±1mm时,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终凝时间的测定:初凝后将试件翻转180°,继续养护,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当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2]

(3)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最初测定时应轻扶金属柱,防止撞弯试针,试针针入位置至少距圆模内壁10 mm,凝结时,以试针自由下落为准;临近初凝时,每隔5 min(或更短时间)测定1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 min(或更短时间)测定1次,测定时试针不能落入原针孔,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到达终凝时,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确认结论相同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也就是说初凝要连续试验两次,终凝要试验连续三次。[2]

3.安定性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1)标准法(雷氏夹法):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次装满预先准备好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的雷氏夹里。玻璃板的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盖上已稍擦油的玻璃板。湿气养护箱中(24±2) h后,沸煮3h±5min,测定两试件增加值的平均值,当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可判定合格。[2]

自校雷氏夹的膨胀测定时应注意,标准上规定的是两根指针针尖的增加应在17.5mm±2.5mm的范围内。应避免理解成增加至17.5mm±2.5mm。[2]

(2)代用法(试饼法):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放在100 mm×100 mm的玻璃板上,做成直径为70--80 mm、中心厚10 mm的试饼,试饼表面应光滑,且中间厚、边缘薄;然后放入养护箱,养护箱温湿度一定要达到标准要求,否则会影响安定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养护后的试件放入沸煮箱内恒沸180±5min,沸煮箱内的水在沸煮过程中均应没过试件,且在30±5 min内把水加热至沸腾。沸煮后应让试饼自然冷却。

(3)在安定性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以雷氏夹测定结果为准。

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及注意事项。

(1)对试料桶体积标定时应对室温严格控制,以便于正确选择水银的密度、空气粘度。

(2)测定水泥密度时最好注入无水煤油后将李氏瓶静至一段间,(时间越长越好以减少挂壁的煤油,)再放入恒温水槽中。

(3)灌装水泥时应一点点的装入,避免水泥损失。装瓶后应反复摇动李氏瓶,直至没有气泡排出,多次试验证明气泡排不净是对密度影响最大的因素。[3]

五、结束语

水泥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建筑材料,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泥质量检验除应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检验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外,还必须对影响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控制,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和结果。

参考文献:

[1] GB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

[2] 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3] GB/T8076-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baozhuanglw/3701.html


    上一篇:包装职称论文发表浅谈制药行业包装设备研究
    下一篇:建筑节能设计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