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戏曲文化论文发表探究戏曲文化遗产的构思

发布时间:2014-03-08   |  所属分类:表演: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关键词:戏曲文化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戏曲文化,遗产构思

  基于戏曲长期得以存活并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其独特性的理解,传承、发展及保护戏曲文化应遵循以下措施和原则。戏曲是一门独特的意识形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吸收各种文化元素,许多艺术形态对其形成、发展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不论哪种意识形态的发展、突破和其高潮的到来,都是在其他相关艺术的影响、触动和刺激下形成的。

  在这些艺术形态的影响下,戏曲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荣,他们就像戏曲生命体中的不同种类的细胞,决定着戏曲的新陈代谢和生命结构的构成,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所以,要对传统戏曲加以保护,就应该对相关的艺术系统进行综合保护。

  分门别类到各个角度,如:人才资源的角度,就包括对音、舞、美、编、导、演等各类人才共同保护。戏曲的发展和生存不仅和这些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戏曲是否能够立足,与人们的接受程度、消费习惯、文化欣赏角度都有关系。

  当今戏曲之所以与观众疏离,与近年来人们对新兴的文化消费观念的偏好有关。一些地方本土文化的流失,如乡音、乡调、民风、民俗的式微、甚至失传,都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致命的打击,造成许多方言失传,导致许多采用方言表演的戏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更别说振兴和发扬了。再从社会环境来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戏曲得以生存的根本。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不同地方的戏种齐聚上海并且获得突破性的发展,这种现象与上海移民社会的形成、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传统戏曲的传承和保护不能仅仅保护戏剧本身,应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加以整体保护,使之不至于游离于生态文化之外,成为无本之木而最终枯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有曲艺、舞蹈、音乐、美术、手工、杂技与竞技等艺术门类,这些非物质文化就像九连环的每一节,环环相扣,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应该对其进行整体、全面的保护,这样更有利于保持戏曲综合体的鲜活生命。

  与此同时,戏曲的创作与演出,涉及到技术、人才、资源、观众、中介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由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体,只有加强这些环节的共同建设,完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戏曲演出的顺利进行,使戏曲得以生存、发展、繁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在保护地方方言、地域文化乃至传统文化,营造不同艺术形式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文化氛围,提高人们对戏曲文化的认同感,借助时尚媒体等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宣传,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只有多层次、全方面的整体保护,才能使戏曲艺术的生存环境得以优化,达到传承和保护戏曲文化的目的。传统戏曲文化的开发和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的掌握戏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生存的基本状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方针政策,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应联合社会各方之力,对戏曲进行保护,使戏曲艺术得以生存并延续,在开发、利用中焕发生机,使之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和当今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成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biaoyanlw/7236.html


    上一篇:浅析元杂剧中的女性自主意识
    下一篇:西部广播电视期刊发表浅析社会表演的艺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