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2)

发布时间:2016-03-01   |  所属分类:财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中外运久凌是中国外运旗下主要承担集团国内陆上物流的专业子公司,2005年1月开始全面运营快运业务。由于中国外运集团本身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中外运久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无法满足新的运营模式的要求,中外运久凌由此引入了作业成本法。

久凌首先完成了作业成本模型的建设。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模型的高效、准确计算。中外运久凌作业成本模型中包括了所定义的大量业务站点和成本站点,业务量很庞大,而每个站点的成本、每个路由的成本都需要计算,这些工作依靠手工根本不可能完成。只有依靠有效的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才能使作业成本得以顺利实施。   作业成本模型中,确定作业成本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模型配置、数据采集、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等几个主要模块(见图2)。

久凌的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核心程序通用、稳定,具备项目成本计算与分析、项目盈利分析、标准路由成本底价计算、项目成本底价计算等主要功能。系统可以实现对计算得到的精细化成本数据从产品、客户、作业、资源、科目、成本中心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查询分析。利用历史加权平均的单位作业成本,可以进行路由成本预测、项目成本预测等成本预测分析,并可依据各产品的收入站点设置自动进行成本中心间的成本回归。

作为物流企业,久凌的作业成本系统的成功实施凸显了作业成本法对服务业的优势。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作业成本法也正在被用来分配间接费用。2013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正式把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的方法之一。不过制造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信息系统,也需要考虑和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特别是和原有的成本系统的衔接。

三、业绩评价信息化

信息系统在业绩评价领域的单独应用比较少。尽管对于平衡计分卡有专门的信息化工具,但很少在企业获得应用。最大的原因是对于业绩评价的一些先进方法,无论是平衡计分卡还是EVA,对数据要求相对简单,一般手工就可以完成。

但是,当少数领先企业,比如华润、海尔等,开始实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业绩评价又是必须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些少数领先企业中,业绩评价信息系统往往是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润集团是最早采用平衡计分卡的中央企业。2003年,华润引入平衡计分卡弥补其原有6S管理体系在战略协同方面的不足。这一全新的6S管理体系,仍然是6个“S”,但基本内容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业绩评价体系,从适应利润中心竞争战略的利润中心业绩评价体系转化成了财务、顾客、流程和学习四个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从而使考核评价成为战略执行工具。

而6S管理体系要想得到贯彻实施,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华润集团早在2002年就正式启动了信息化核心应用系统第一期。在集团总部,基于SAP软件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和决策信息系统率先成功实施。

随后,利润中心的管理报表传输到集团总部的环节实现了自动的信息化处理,同时,系统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比较直观的图表,从而反映实际与预算、实际与历史的差异,还可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集团和利润中心日常监控和管理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个性化的界面还能方便决策层实时查询。就此,6S管理报告体系在集团层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其信息化模型详见图3。

华润集团信息技术部门又先后开发了6S管理体系的其他部分的信息化运用:全面预算体系、业务战略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内部审计体系和经理人考核体系。至此,华润将平衡计分卡成功地纳入了企业的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像华润这样把业绩评价完全纳入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的中国企业毕竟是少数。但对于体量巨大的集团企业,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

除了在单一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中引入信息化平台的成功企业之外,我国已经涌现出少数成功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比较典型的如海尔、华润、神华等大型的企业集团。

以海尔为例。海尔所广为人知的涵盖“事前算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自主经营体和管理会计报告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体系,不仅是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还是一套全员、全面和全流程的信息化体系。海尔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关系如图4所示。

在信息化不发达的时代,企业内部按照市场竞争机制来运作会比较困难,按照管理会计大师科斯的说法就是,“交易成本太高了”。但是在信息化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海尔“人单合一”的一个支撑体系就是信息化。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使得海尔日清的闭环优化和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SBU(Strategy Business Unit,战略业务单元)提升机制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2006年,海尔提出“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其具体内涵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每日的经营绩效进行日清,动态显示出每天的工作预算、实际及差距,做出纠偏计划,保证目标的完成。日清表的任务主要是关闭业务执行中的差距,把关闭差距的工作形成每天的预算,持续改进绩效。日清表上接战略损益表,下接人单酬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aihuilw/17114.html


上一篇:会计师论文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发展探讨
下一篇:会计论文发表对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