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师评职范文论园林道路规划设计(2)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陡坡地形之外,一般尽量采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过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圆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3]。
路口要设计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台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则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其他要素
3.4.1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起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
常见的园路与建筑采用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路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向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段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圆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 园路与水体
中国 园林常常以水面为中心,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 交通 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既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植物
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既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四、结束语
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加强自身 艺术 素质及业务素质,避免矫揉造作,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