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城市家具符号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05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城市家具”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词汇,包含一切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的户外公共设施,除了给城市居民提供基础服务外,还兼具文化传承的功能。随着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对公共空间环境营造的注重,城市家具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保障,更是社会发展和城市特色表达的重要依托。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精神需求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需求,推动文化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已然成为设计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对城市家具的设计展现城市文化风貌,不仅能体现城市各自的文化特色,而且能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继承发扬,展示不同地域的风韵,并在城市形成独特的风景,让城市文化之韵视觉化、功能化、被感知,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兴盛。

城市家具符号化设计

  一、符号化设计概述

  人类历史进程经历了从机械时代到模拟时代,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变革[2]。时代变革虽源自科技层面的发展,但深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思维模式,使得人们对周遭事物的认知范式产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具体走向了抽象,从连续走向间断[1]。人与物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通过意识将一切物象符号化,从认知模式的转变上来讲,我们迎来了一个符号化的时代。我们的宇宙是被符号充满了的,我们通过符号来思考,也通过符号来交流[3。在功能主义设计时代以及更早时期,我们认识一个事物,在与其交互的过程中就包含了基于符号的交流。因为这一时期的物品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功能性自成一体。然而,物品一旦从独立的功能性上解放出来,就不再是一个固定且孤立的静态物了,而是诞生于一个以其为中心的关系网中。与功能主义时代的设计不同,虽然功能同样重要,但影响和决定设计的因子更多来自于其外在的关系网,而且这些成因将在人们对物品的认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成因将决定着接触或视看物品的人如何解读其传达的意义,即组成物品的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且被认为是携带意义的感知[4]。因此,通过设计传承与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便离不开对符号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二、符号的承载

  (一)历史文化

  在研究一座城市的地域特色时,了解其历史古迹和历史空间布局是必不可少的。历史是人们主观的选择,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5-6]。主要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建筑与遗址、相关文学以及史料等。历史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是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思载千里、视通万里,是人类历史文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见证,承载着历朝历代的社会风气、人民的生活追求,历经千年锤炼与荡涤,值得我们借鉴学习。1.成都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一些公交站点直接以附近的景点命名,以凸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自2015年成都市提出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开始,成都市着手对包括公交候车亭在内的涉旅要素进行设计改造,以彰显成都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旅游城市形象。如杜甫草堂站点、武侯祠站点、大慈寺站点等。(1)图1杜甫草堂站位于青羊区,设计者将站点至于周边历史文化环境的关系网中,将站点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为“文化旅游休闲区”。联系“诗圣”杜甫,将站点设计欲体现的文化定位为诗歌文化,设计风格以杜甫诗风为依据。从现代角度欣赏,以诗窥人,颇具古朴典雅、秀丽清朗、庄严肃穆之风。在此基础之上,又结合了现代工业技术这一联结点,融入智慧城市理念,使车站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整个设施如踏云而来的画卷,谱写了历史的篇章,以传达诗载千秋、以诗化圣、踏云渡天际的意境。(2)图2武侯祠站点位于武侯区,片区控制面积约57.38公顷,著名景点锦里也包括在内。联系站点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环境,将站点功能定位为“文化产业示范区”。从站点辐射范围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结点,沿文化脉络层层发掘——从武侯祠到文化再到三国特色,一步步明确站点的文化独特性。设计上融三国文化、蜀汉逸风进行区域性文化元素的设计运用,以增加人们对文化符号所传达意义的捕捉。用汉代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红、黑搭配,提取汉代典型纹饰加以装饰体现蜀汉风韵,展现站点所标志的历史文化特色。2.洛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隋唐王朝的东都,留下了许多乃至今日都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痕迹”,这其中主要包括以牡丹为主的传说、文化和隋唐遗址文化。(1)牡丹的传说无不都与在洛阳称帝、登基的女皇武则天息息相关,唐诗中也常借牡丹描绘大唐的繁荣。这些流传至今的故事、诗词体现了洛阳牡丹的特殊性。如今,备受关注的牡丹花会每年也都是在洛阳举办,使得牡丹成为洛阳名副其实的历史文符号。在洛阳市内,几乎随处可见带有牡丹纹样或者源自牡丹造型的公共设施如图3。牡丹虽在其摘要:他城市也可观赏,但在洛阳,自古以来形成的以牡丹为中心的关系网,更加衬托出牡丹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牡丹为符号设计的城市家具设计,不仅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对外也能宣传洛阳特色。(2)洛阳市在发展与规划方面一直都注重体现隋唐遗风。随着城市街道两侧隋唐遗址的修复和旧址重建,城市家具的设计也以隋唐建筑风格为中心展开,以呼应城市大环境。隋唐作为中国最早拥有完整建筑体系的时期,建筑古朴而宏伟,严整而开朗,手法细腻而不张扬,非常具有代表性。如图4设计者将站牌两侧以截面为方形、上窄下宽的立柱体现建筑之稳和稳中的细腻变化,顶部模仿古建筑的木构架,并将结构进行了精简。根据站点附近历史遗迹的不同变换车站造型,概括隋唐建筑风格特色、提取符号,在仿古的同时又从细微处体现了对符号运用的巧妙。如图5隋朝遗址附近的车站更加注重对站牌顶部斗拱和屋顶木构架的概括、变形;图4唐周遗址附的车站,更注重对候车亭整体形态的把握。洛阳城市家具随着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新换代,增加了市民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这些城市家具在洛阳城市化的进程中,也无形地向外来游客述说着洛阳故事。

  (二)地域风貌特色

  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与其地域环境有密切关系,地域风貌特色形成特定的文化,文化又影响着人的认知。在设计城市家具的同时,将当地知名地域风貌融入,或结合地域风貌进行设计,不仅实现了符号的新运用,并且让其与市民生活紧密相系,能够提升当地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并起到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1.奥地利小镇Krumbach为吸引游人光顾,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师为小镇设计特色公交站,几乎每位设计师都利用了小镇视野开阔、多树林、原野般的自然特色进行创作。(1)如图6日本设计师藤本壮介的作品,作者将车站置于小镇自然环境的关系网中,由车站联系到小镇环境中的树林,用细钢棒表现森林的概念,从远处望去,车站仿佛是森林边缘的一丛树干,体现出公共设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同时,车站也将自然风光与人的行为结合,踏上钢棒间固定的云梯可以登高远眺风景,如爬树带来的体验一般。(2)图7中国设计师王澍设计的车站,也将设施置于当地田园风貌的环境中,在材料和造型上做文章。材:就地取材,用原木搭建,体现原生态;造型:模仿摄影设备。以人为主体,从等车时的闲暇时光入手。当有人在此等车时,眼睛就如同相机快门,记录此刻的野外风光。旧风箱式相机镜头的造型还能让当地人产生怀旧感。镜头对准风景捕捉下Krumbach小镇的一隅,静中有动,如同操控相机记录着风景一般。2.卡塔尔的卢塞尔市是一座为举办2022年世界杯特别打造的海上城市。这里最重要的建筑就是世界杯主场馆,其设计灵感来自于阿拉伯传统独桅帆船的船帆,大型购物商场外观的设计灵感源自水土融合的形态。可以说,新城的设计无不与海和船有关,公共设施的设计也结合了城市海域环绕的特色地域风貌。图8是位于码头的一组公共设施,联系海水载船的漂浮感,在底部用单一且倾斜的支撑结构带给人视觉上介于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感。座椅扶手和靠背的造型如乘坐游船、快艇,恰到好处地保护着乘船人。座椅底部布置光源,当夜晚灯光亮起时,强烈的明暗对比加强了座椅的悬空感和漂浮感。在四周都昏暗的情况下,座椅的照明还能提示人们休息区的位置。3.海滩上很少能见到垃圾桶,或者只是放一个塑料桶,既不美观也有违和感。图9是一款沙滩垃圾桶,垃圾桶底部设计结合鱼尾的仿生造型,整体形态上又将海上冲浪板结合,设计成尖而微曲的造型。功能上,如铲的底板可以轻松挖开沙子将垃圾桶牢牢地嵌入沙滩,同时,底板与桶身的连接处也设置了脚踏进行辅助。

  (三)传统文化与宗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符号,根据地区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色[6],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宗教信仰属于民族精神文化,在中国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地域化的特色。我国民族和地区较多,传统文化种类丰富,结合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或宗教文化而设计的城市家具,可以引起当地人的共鸣,同时增加外地来客对当地的了解,达到一定文化传播和思想引导的目的。1.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近几年市区发展迅速,交通基础设施也随着城市旅游文化的规划而重新设计。老城区与西工区在历史上是王朝都城所在,因而公交候车亭也随之运用了古建筑元素,设计成具有古建筑感的红褐色系设施,但位于洛阳市区最东边的瀍河回族区却自成一派。该区与其他区域最鲜明的不同在于,它是洛阳市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且是东关清真寺的所在区。东关清真寺的源远可以追溯到唐周武则天时期。当时沿丝绸之路来此地经商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徒,逐步在此定居发展并于明代修建了清真寺,如今经历史考证又将其定为古丝绸之路的东起点。结合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各民族团结、融合和文化导向,公交候车亭以伊斯兰教传统建筑为依据,提取深绿色、白色以及部分纹样,将候车亭设计成带有清真寺味道的车站如图10。以少数民族宗教建筑特色为符号设计城市公交候车亭,展现了当地各族人团结共进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包容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民族文化。2.图11是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州SantaCecilia社区的公共设施。该项目位于居民区的核心,是人们进行户外交流、娱乐的空间。设计者以完善社区配套公共设施、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为目的,不但收集居民个人想法,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还融入当地具有高认同度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结合居民的需求,设施要具备休憩和遮阳挡雨功能,因此基础功能完备的情况下,融入当地传统文化进行设施造型的考量——以墨西哥色彩鲜艳的传统怪兽形象为原型进行设计。由于这里也是墨西哥流浪乐队表演的场所,因此装饰纹样融入了墨西哥流浪乐队的标志。这标志源于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爱波瑞吉手工制品,所以社区居民十分熟悉。当地妇女的传统服饰中也常用到此类几何图案,堪称当地的流行符号。在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下,结合怪兽、手工艺制品的彩色几何图案便布满了整个公共设施。3.日本熊本县菊池市袖珍公园的设计者根据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的特点,在该县三处闲置空地建起了不同主题的迷你公园,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图12便是其中一个小公园。该公园的设计以此处坑洼的地形为水池,结合日本传统枯山水的造型和配色,以灰白色石块为座椅,顶部大石块用来遮阳。设施造型简约,但巧妙地概括出了石块的形态。水池与“石块”的巧妙搭配,营造出一个带有日式禅意的小景观。小公园的设计增加了城市活力,也将这片城市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三、城市家具的符号化设计视角

  (一)形态和抽象视角

  设计走向符号化将接近于人的认知思维[7]。人通过视觉活动对事物进行认知是基于物象轮廓的,如同人类早期的洞穴壁画一样——由线条和色块组成,具有符号性。通常来说,符号与认知关联,其本身不具备物质性,符号的出现基于人们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认知,这也是人认知事物的起点。早在新石器时期,各式彩陶的装饰纹样已向我们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万物的模仿力、抽样力和创造力,人类将自己看到的自然经过创作主体的大胆构想,以点、线、面甚至留白手法的虚实搭配展现自然特征[8]。当视觉难概括事物的轮廓时,就有体块承担相应的符号作用,同时强化事物的轮廓。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家具设计,在提炼符号后将符号物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是:如何让符号糅和而成的新形态被人们认知,如何被人们拾取信息、读取其中含义。1.荷兰设计师MacroManders以荷兰国花郁金香为对象,设计了一款郁金香造型的公共座椅如图13。设计者概括出郁金香最基本的形态,并用花朵的颜色装饰。座椅不使用时是一个含苞待放的骨朵,亭亭玉立,当人们打开它坐在上面小憩时,便会由此联想到落在花朵上的蜜蜂、蝴蝶,形成人与花互动的奇妙感。这般自带景观效果的座椅不论放置在绿地、路边或是广场上,都能自成一片风景。2.图14Newspring是曾在米兰设计周展示过的上一个具有互动功能的雕塑,由日本设计师村上梓与英国艺术家alexandergroves.设计者以自己本国的代表性符号为载体,又结合了米兰当地普遍被人们所认知的符号特点,以樱花树为原型,提取米兰当地传统灯饰和随处可见的拱形路灯造型,将这些特征抽样出来并融合在一起,以肥皂泡模仿樱花缤纷飘落的烂漫感,打造出这款极具意境的沉浸式多感官体验装置。还可与掉落的肥皂泡互动,从中获得沉浸式多感官的体验。3.上海万象城广场的绿地上也有与此形态相似的设计,这便是图15源于花瓣造型的遮阳设施,也像是几片巨大的树叶。它的设计符号或是与广场整体环境设计相吻合,或是从环境的关系网中发掘,使遮阳构架在这个环境中不会因独特造型而产生违和感。在绿植大面积覆盖的环境中,以植物形态为基础进行遮阳棚的设计,符合人们对于树荫遮阳的认知,从造型上传递该公共设施的功能,吸引人们到下面休息。底部支撑结构与Newspring相似,常被用于模仿树和植物的公共设施中,但基于整体环境的基本符号——延伸感与节奏感的构造,顶部几片“树叶”的支撑结构与其脉络流畅地连接,远处看去,整个遮阳棚如一整片覆盖着的大叶子,叶脉有间奏的断开,造型如树与花叶的关系,整体连贯。

  (二)塑型视角

  在符号化设计中,塑型往往不是为了铸成具象的形态。当物体的本型不再重要,甚至走向变形、无形之时,对物的内在形式表达就落在了体块属性上,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将促成新的物质属性。作为从城市历史或文化中提炼出的符号,在符号意义的传达上、在所设计的城市家具意义的传递上,颜色、材质、轮廓等属性逐渐充当了主角。成为地标或当地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家具,可从中提取其肌理、颜色进行再设计,制成瓷杯、卡套等文创产品售卖,实现新元素的二次传播。组成城市家具的一切属性,或是从元素本身的关系网中获得,或是从城市家具所在环境中通过一定设计手法凸显,衬托公共设施主体或其周遭环境的特殊性。就如王澍和藤本壮介为奥地利小镇设计的公交车站一样,挪到其他的环境下就未必合适了,因为构成车站设计的元素都基于这个小镇,在服务小镇的同时也成为了小镇的一部分,甚至是当地的地标。1.苏州火车站的路灯设计可以说是从塑型视角入手的如图16。菱形的造型源于苏州博物馆新馆,它本不是苏州具有传统意义的图形,但经过贝聿铭老先生对苏州园林现代化的诠释,提炼出菱形的漏窗和建筑内部支撑造型,使之成为了苏州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在当地不论是地铁站入口还是公交站,都能见到菱形图案的踪迹。2.上海万象城广场的设计者为鼓励人群移动与不同活动,用丰富纹理石材呈线性铺装,在景观设计上也营造了流畅的微地形线条,增加绿地起伏,体现广场的活力和灵活性。如此充满节奏和韵律的环境下,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也以型呼应之来达到与周遭环境的融合,没有特殊的形态,而是紧扣环境的节奏元素,一种手法应用于所有公共设施中。在银杏大道上,座椅结构线与大道平行,增加了空间视觉上的延伸感如图17。此处座椅看似寻常样式,但在形态上巧妙地引入了种植池景墙的倾斜造型。对于节奏感的准确把握使得这个造型的公共座椅成为仅万象广场独有的风格。东侧广场上的公共座椅围绕种植池景墙边缘布置,使之成为景墙的一部分。此处座椅没有像银杏大道座椅一样采用平行干路的结构线,而是用模块参差组合构造出的流线与环境相呼应如图18。此处的韵律不仅体现在座椅造型上,连座面穿孔这等细微之处也做了节奏变化。在跌水墙处的台阶上布置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公共座椅,这样的设计也被运用在广场其他的台阶密集处。没有多余造型,只是放大了台阶的部分结构如图19,便增加了台阶的节奏感,吸引人们在此处休息,以达到引导不同活动的目的,增加广场活力。

  (三)功能视角

  人们认知的迅速和概括化,使得物的功能实现也逐步抽象化。一个城市家具如何发挥作用,都将通过符号化的转变呈现给使用者,从而使功能成为一个个抽象的模块,而非跟随形式存在的直接输出。使部件与接口标准化,一方面为了对使用者掩盖设施的零部件,另一方面为了简化设施的生产流程,甚至是节能减材[9]。从人的认知角度上,要塑造一个具有功能输出的设施概念。功能符号化设计的视角用以维持设计的理性。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家具所具备的功能也要更加丰富,以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比如兼具挡风雨和USB充电功能的公共座椅,亦或是兼具照明功能的草坪音响和路障等等。1.图20北京林业大学一处名为“薄房子”的公共设施设计。整个“房子”犹如经过裁剪、折叠的白纸一样,弃繁从简,具有轻盈感、错落感和力度感。空间自身的透气性与周围树木在日月、灯光交替照射下形成了斑斓,丰富了极简设施带给使用者的体验。以纸张折叠体现“薄”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了公共设施的基本功能,无其他多余结构,除了白和原木色没有其他多余色彩。设施桌面上隐藏的USB充电功能为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无论是朋友闲聊还是小组作业,大家都喜欢到“薄房子”小坐。对于造型与功能性的理性把控,使得“薄房子”看上去极为简约却又因环境的融入而透着一股灵动感。2.图21是位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一个智能数字站。整个设施的主体可以说也是从树的形态演变而来,如大树庇荫一般,在顶部撑起一块屏障供人们遮阳避雨,同时能提供夜间照明。支撑结构使用原木材质,使得支撑结构更像是树干的交织,底部宽顶部窄,如信号塔,使设施在视觉上重心偏向一方也能稳稳立着。利用顶板的平整,在顶部布满绿植使设施具有生气,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公共座椅由混凝土打磨而成,从材质上平衡了设施主体的头重脚轻。带给人们一种源于自然的感受。如此造型再加上互动屏的设置,人们便会猜测此处是否提供WIFI或充电功能。舒适座椅和圆桌的提供,吸引有需要的路人坐下来印证自己的猜测——充电并使用网络。3.图22名为SoftRocker的太阳能躺椅位于麻省理工的校园内。依据学生们的生活需求,将同时满足“舒适地躺着、晒太阳、给数码设备充电”三个愿望的设施变为现实。圆弧形设计,让人一坐下来便会贴着设备寻找一个舒服的趟姿。特殊的造型恰好为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了最佳角度,使用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这个巨大设施的位置,十分便利。独特的造型不仅满足了舒适地躺姿,而且不耽误充电和设施吸收太阳能。底部的流线符合人体需要,在使用者躺下后,会发现设施另一头的充电插口。当然,即使不躺下,设施一头开放、一头收缩的造型也会引人一探究竟,找到附加功能。就设施造型内轮廓的走势布置了光源,这样,在暮色降临后可为使用者提供使用范围内无死角的照明服务。

  四、设计实践

  基于此次对城市家具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河北雄安新区为背景进行了初步设计实践。

  (一)城市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

  雄安作为刚设立不久的国家级新区,被定位为一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一直向着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进发。在科技和高新产业同步发展的同时,仍注重保持与维护雄安的自然生态环境——修复白洋淀生态流域,推荐大面积植树造林,努力将其打造成一座集萃当代智慧且生态宜居的和谐城。白洋淀作为雄安家喻户晓的景点,兼具历史人文内涵。在抗日战争年代,当地人民巧用白洋淀有利地势,多次大败侵略者。在孙犁的笔下,我们同样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战乱中对幸福祥和生活的期盼。

  (二)城市家具符号化设计实践

  此次设计实践中的公共座椅造型由白洋淀上的小船、芦苇变形而来如图23。同是游船,但环境变了,以不变的物衬托变化的环境,暗喻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小船、芦苇同时作为自然元素和作者笔下的元素,如图24将它们提炼、变形、重组,组成一个小船穿梭在芦苇丛中的造型,再将其物化成公共座椅如图25长而扁的造型如小船,镂空木条如芦苇交织。木条造型上高低参差的部分或是风吹过形成的流线,或是船只在荡漾。小桌如芦苇丛、如水浪,在作为桌子的同时也可供倚靠。每组桌椅高度差和距离略有不同,人们可根据需要选择就坐。座椅的设计进行了一定模块化的考量。公共座椅尺寸虽长,但各部分不连接,不但方便运输、组装,从视觉上看也具有透气性和灵活性。材质上,主要使用防腐木和透光水泥,迎合自然、原生的城市主题。坐具中部由防腐木材质构成,两端的石材是透光水泥,需要在水泥底部布置光源,到了夜晚,灯光会透过水泥中的纤维在石材上形成斑驳的光点。若将纤维组合成一圈圈的涟漪状,就好似在水中荡漾一般。部分座椅中部的的结构可以打开,内置USB充电口如图26,满足市民临时充电的需求。

  结语

  探寻一座城市的符号形式,研究该城市的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是必要的,也是设计实践的第一步。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设计,切莫堆砌元素。面对符号化设计,设计师需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研究并不断审视设计的符号特性,从设计主体关系网的构造入手,剖析其最基本的形态,分析这个城市家具的生存环境等等,统筹整个关系网进行设计视角的把握。在对形态研究和审视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符号学的概念去评判形态自身的识别性与独特性,同时考虑其如何承载和传递意义。在符号形式物化的过程中,引入新的设计视角比引入新手段更重要。

  作者:于海若 范旭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22786.html


    上一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灌浆法加固技术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