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城市规划职称论文发表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意象要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山地是我国地貌的格架,山地城市广泛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山地城市将逐步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就其如何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意象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城市意象五要素中的道路、边界和区域等三个要素,根据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的特点对其慢行交通空间、环山滨水空间和城市整体空间格局构建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其在总体规划层面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意象的作用,并提出规划控制内容。

  关键词:城市规划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投稿,山地,城市意象,道路,边界,区域,总体规划

  1 研究背景

  城市意象,英文名称City Image。按照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的阐述:\"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地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会贯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

  \"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尝试分析和归纳出各要素在塑造山地城市意象中的作用和规划控制要点。

  1.1 研究意义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我国山地分布地域广阔,按海拔高度计算,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84%,500米以下的山地占16%,平原仅占11%。山地地区的县级行政区数量占全国的2/3,人口和耕地分别占1/3与2/5,粮食占1/3。山地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绝大部分都分布于山地区,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山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对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各省区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综合实力提高显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随着西部山地地区城镇的快速扩张,如何保持和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意象成为城乡规划工作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2 研究对象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乌蒙山区、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倾斜地带,周边有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赫章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带状谷地,四周高山拥抱、中部河流蜿蜒穿越,有着良好的山水环境基底。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及其对充分展示城市意象的重要性和可变性。本文选择城市意象五要素中的道路、边界和区域等三个要素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提出总体规划层面的规划控制要点。考虑赫章县城的城市规模、空间尺度和山水风貌特征,结合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际,\"道路\"要素选择慢行交通空间作为分析对象,\"边界\"要素选择环山滨水地带作为分析对象,\"区域\"要素选择城市空间格局作为分析对象。

  2 道路要素分析:慢行交通空间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山地地区的小城市,步行是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因此,慢行交通空间是人们感知山地特色城市意象的主要空间载体。

  2.1 线路规划与活动组织

  \"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凯文·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达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赫章县城地处西高东低的带状谷地,城市南北两侧均为高山,中部是依着低丘缓坡蜿蜒穿越的前河与后河,城市建设山水之间展开。目前,其城市规模较小,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步行出行为主,由于山地城市道路的坡较多、坡度较大,人们较少选择自行车出行。随着城市的扩展,自行车出行将是人们出行的一个适宜选择。因此,慢行交通空间将成为人们感知城市的主要空间,其线路应沿较为平缓的地带布置,以吸引更多的人使用。选择沿山麓、滨水地带布置慢行交通线路,一方面,慢行交通空间能与城市的带状形态充分耦合起来,方便出行;另一方面,慢行交通空间顺着河流和山麓的缓坡,其坡度较为平缓。

  慢行交通空间及其联系的城市公共场所的活动也是影响人们感知城市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凸显依山傍水的城市意象,还应利用慢行空间组织丰富多样的城市活动和城市公共事件,如休闲游憩、体育运动、购物、山地自行车赛、山地马拉松赛,以及各小数民族的民俗活动等。

  2.2 规划控制措施

  为落实慢行交通空间的线路和活动,总体规划应着重在慢行交通的空间载体和相关公共空间、交通组织进行控制。

  首先,沿山麓地带规划控制50米的环城绿带、沿滨水地区规划控制20-50米的滨水绿带,作为慢行交通线路的空间载体;其次,结合慢行交通线路布局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城市广场、步行街区、公园、邻里中心等,创造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活动及提供宜人的活动环境;第三,加强社区慢行系统设计,使之与环山、滨水慢行交通空间及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相联系,提高可达性和舒适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07.html


上一篇:城市规划师职称范文温岭市钱江新城规划探索
下一篇:给排水工程论文发表城市排水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