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低碳城市视阈下的生活方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了生活方式之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功能和意义;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解读了低碳生活方式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基础;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精神幸福和优化出行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生活方式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在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低碳产业的推行,低碳技术的应用,低碳经济模式的确立,固然是主要推动力量,但包括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消费方式、日常行为在内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透视生活方式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探寻优化生活方式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低碳生活方式之于低碳城市的意义

生活方式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普遍意义的生存形式,它源于一定条件下的物质生活,又可以通过引领生活、影响风尚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发挥能动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形式有多种,有个人生活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有闲暇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有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有城市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等等。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高级形态,低碳生活方式标志着人类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的觉醒,它包括与低碳生活相关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消费方式和日常行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文化软实力。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说来,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和发展蓝图。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在极大促进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导致了自然环境与和自然生态的巨大破坏,带来了贫富极度分化、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问题。英国学者约翰•里德曾用\"永远的难题\"来形容19世纪伦敦废弃物的灾难问题。他指出,城市作为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消耗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出现\"低碳城市\"的理念,英国政府将曼彻斯特、利兹、布里斯托3大核心城市作为\"低碳示范城市\",此后,丹麦、日本等都纷纷制定了低碳城市发展计划。2010年8月,中国启动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分别是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低碳城市由三个有机要素组成: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它们彼此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低碳经济是基础,为城市社会与人们生活提供低碳产业的支持;低碳社会是目标,为城市经济和社区居民提供政策与公共服务的保障;低碳生活,就生活方式而言,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与重点,它不仅是低碳城市的内在要求,而且还是低碳城市之所以可能的重要依据。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表明,低碳生活方式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首先强调了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认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发展过程的起点,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在社会生产的每个时代,都有\"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1]p24他们甚至把生活方式视为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认为\"以资本、工资、劳动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成为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主要环节,资本使生活成为营利对象,城市生活方式成为特殊的共同生活方式\"。[2]p392同时,唯物史观还强调,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要从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中去考察,还要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去考察。\"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 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 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3]p392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一方面要改进以低碳技术、增长模式、发展路径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要建立新型的低碳生活方式,因为正是后者赋予了低碳经济以丰厚内涵,赋予低碳社会以环境正义,为物质生活提供价值指向,为节能技术提供合法性依据。

在西方,许多新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意识到生活方式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主张从生活方式入手来改变资本主义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异化\"、\"消费异化\"以及\"人的异化\"问题。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到莱西对\"家庭\"、\"青春期\"、\"婚姻制度\"、\"性格结构\"的分析;从葛兰西的\"文化上的领导权\"到萨特的\"社会集团\"等等,都强调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首要的是日常生活危机,所以,对资本主义城市的批判,首要的是\"日常生活批判\",即通过对家庭消费、劳动与休闲场所、文化样式、交往形式等批判,来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以来,以法国的列斐伏尔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要考察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微观结构,分析人们\"鼻子尖底下的问题\",把广大群众从日常生活的异化中唤醒,建立符合伦理生态的消费文化。以新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分析低碳城市建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谈低碳城市,那么它主要强调的是在制造业中要淘汰落后和陈旧的生产方式,用技术创新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如果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谈低碳城市,那么它主要是指一种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01.html


上一篇:浅谈配网自动化建设
下一篇:中小城镇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