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小城镇规划的特色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小城镇建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特色消失的情况比较普遍。小城镇特色消失,造成\"千镇一面\"的情况,即形成了\"特色危机\",致使小城镇无论在功能上、结构上,还是在建筑风格上单调雷同,地域自然环境特色,文化传统特色没有得到保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城镇的进步发展。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以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思想理念引导小城镇特色的设计研究入手,分析研究如何通过地域文化彰显小城镇特色,以此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的良好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特色;地域文化

1、小城镇特色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镇)化时期,小城镇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到2000年底,全国建制镇19780个,集镇27552个。勿庸置疑,这对于我国加速城市(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应同时看到,我国小城镇在数量上增加的同时,其建设质量令人担忧。小城镇规模偏小,环境恶化等情况非常普遍,较为突出的是小城镇出现\"干篇一律\"、\"千镇一貌\"的现象。对此,有关学者提出\"不宜再增加小城镇的数量,而应把小城镇发展的注意力放在提高现有小城镇的质量上。这里小城镇的质量当然包括小城镇的特色。由此可见,小城镇特色问题在我国快速城市(镇)化时期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2、地域文化与城镇特色的关系

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的变革决定着城镇性质和主导功能。抓住小城镇的本质特征,挖掘地区文化底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筑鲜明的城镇特色,是小城镇规划特色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其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影响下,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地区特色的社会生活。随着网络与卫星技术的运用,各式各样的信息大量涌入打破了地域文化的疆界,使文化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上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的地域特色逐渐趋于同化。一个小城镇的城镇文化作为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城市中最吸引人的\"活\"的部分。人的行为特点、习俗、气质、生产生活方式,必然表现在物质空间方面,它是历史、自然条件、经济、民族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而其外在表现,则是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它是一个城镇最具魅力的特色。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上的反映实际体现了城市居民的一些理念。小城镇的地域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城市格局与建筑风格上,更多地应该反映在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活动需要而营建的公共空间环境上。

3、地域文化特色的危机

3.1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小城镇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

地域文化是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条件长期互动发展而成的,经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原有的小城镇都是农业社会下自然经济的产物。这种自给自足经济的长期稳定的自发发展积淀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经济的模式逐渐被打破,小城镇中不断出现以机器大生产为代表的工业文明,这种现代经济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自然经济模式,高效、高速成为其典型的特征。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进而影响传统城镇的形态和格局,不仅改变了传统地域文化的物质的形态,也改变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存在的基础。传统小城镇大多都以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这种规模及组织方式形成了特有的农业社会特征。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家庭、家族关系为主,以此自发形成了相应的建筑格局、城镇形态。然而工业文明的大生产完全与此相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结构远远突破了原有模式,生产、生活方式倾向\"高效\"、\"开放\",而原有生产、生活方式正是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

3.2外来文化的强势作用中断了原有地域文化的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城镇同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这种交流的同时是外来文化的侵入。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当人们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会滋生对更高需求的追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得到的需求满足层次是不一样的。在传统城镇中,人们依据传统的生活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特点,相应地确定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并且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的层次,建立了特定阶段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但随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经济迅速增长,使得经济克服了发展的\"门槛\"。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无疑会随之有很大的增长。伴随着现代文明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适应了这种需求的增长,因此,这种不同于地域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很快被城镇居民所接受,这是外来文化的强势作用。但应当看到,小城镇在外来文化侵入的同时,并没有同原有地域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发展。在某些方面上,有的地方外来文化甚至开始有逐渐取代地域传统文化的趋势。小城镇建设单纯的模仿外来建筑,不适合本地的\"文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4通过地域文化彰显小城镇特色的方法

4.1小城镇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以此为起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小城镇也列入保护的范围。1986年国务院就有文件建议\"对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的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点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也应予以保护\"。1993年10月,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又指出,\"在我国广大地区还保存着不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小镇、村寨、建筑群等历史地段,也有必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加以保护\"。对于这类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小镇的保护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它们的保护可以参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种\"历史文化意义\"就是这些城镇无可比拟的特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76.html


上一篇:关于城市道路照明中如何节约用电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城市消防专业规划编制内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