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小城镇规划的特色(2)
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来看,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对象,从单一的文物保护发展到历史地段、历史街区的保护,从物质实体范围发展到社会文化范畴。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文物古迹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持与延续(包括古城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及建筑风格),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于小城镇特色的保护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首先,物质性保护和非物质性保护相结合,物质性保护是基础,非物质性的地域文化是保护的本质。其次,物质性保护应具体而微,着重到细节保护。例如角直古镇的保护中,大到古镇格局——\"以\"上\"字形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引水成市\"的保护,小到古桥、船鼻子的保护。第三,强调非物质性的地域文化(人文特色)的保护。我国许多小城镇因发展滞后于一般城市.历史上传承于农村,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如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这些都是小城镇特色形成的源泉。
我国小城镇数目众多,应当看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小城镇可能没有这种鲜明的\"历史文化意义\",但它们的形成、成长都有着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这种地域文化的保护已超出\"历史文化保护\"的范畴。因此,小城镇特色的保护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在确定特色保护的对象时,应该依据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现实的意义,而不只是\"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这就是说,一切能够形成城镇特色的地域文化表现要素都属于保护的范围。
4.2遵循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规划原则
在宏观层面上,对地域文化的定位要与城镇历史底蕴及城镇公共空间未来发展态势相互协调。借助地域文化内在力量促进城镇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鲜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镇品质。在中观层面上,对于地域文化认同要与城镇公共空间格局相互协调。通过建构合理的城镇公共空间格局来推动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民心。在微观层面上,地域文化氛围与城镇公共空间的基调相协调。协调好城镇公共空间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讲究地域文化的内涵,形成合理的空间建造理念。使城镇居民在公共空间活动时能够体会到城镇的地域文化氛围。
4.3多元化城镇公共空间的营造
(1) 公共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城镇公共空间功能的多样性有助于形成互补的功能关系,它为在公共空间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同时能满足人们不同时段的活动,从而保证了城镇居民活动的多样性。在城镇公共空间上综合了商业、娱乐、餐饮、居住、教育、办公等功能,这样不但延续了既往的生活传统,而且满足了人们不同需求,使得城镇公共空间中各个时段都有人存在。有人存在的公共空间才是富有生机的城镇公共空间。
(2) 空间景观的多样性。良好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能够增加公共空间活动人们的数量,满足人们活动的心理要求,提升城镇公共空间整体形象。在营造空间景观多样性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城镇的自然景观资源,例如建筑、街道、树木与花卉、水体等。考虑各种景观要素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的景观特色与城镇居民的观景心理,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搭配使空间景观既符合城镇地域景观特征又能与城镇公共空间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环境。
4.4彰显地域文化的特色节日
特色节日的营建更容易彰显地域文化,提升城镇品质塑造城市形象。我国许多寒地城市都拥有自己的节日,如哈尔滨、长春、沈阳、齐齐哈尔、抚顺、鞍山等的冰雪节,吉林的雾凇节、佳木斯的泼雪节、牡丹江的雪城文化节等。节日的文化活动为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可以为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复兴与展现城镇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5.结语
城镇特色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贯穿了从规划到设计的整个过程,而且还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诸多因素,本文对城镇特色塑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特色的中观层面——地域文化对小城镇特色的影响,探索基于地域性的小城镇特色的创作思路。对小城镇特色中地域文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始终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它既是小城镇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小城镇特色逐渐丧失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是我们进行创作,构筑小城镇特色的源泉。
把握了小城镇的宏观特征,也就接触了小城镇的文化之本。就有可能在新的生活形态和新的技术水平下努力挖掘当地地域文化的精华,继承文化遗产,营造出本城镇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反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寻求城镇文化的延续很发展,使其古为中用、洋为中用,构建小城镇自身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任世英,邵爱云.试谈中国小城镇规划发展中的特色.城市规划,1999,(2):45~48
[2] 袁中金,王勇编著.小城镇发展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2
[3] 张钦南.特色取胜一建筑理论的探讨[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4] 李天富.小城镇规划中的保护和发展地方民族文化问题[J]. 今日民族,1999,(4)43_45 [5] 吴良镛.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