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探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目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3.5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随意拆除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像福州著名的清代建筑群三坊七巷被开发成了商业街,舟山在旧城改造中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定海古城破坏殆尽,引起了市民状告政府的官司;上海的浦东已经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但甚至没有把宋庆龄先生的出生地保留下来许多城市传统的面目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记忆就从此消失了。早在50年代初围绕着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产生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曾经作为人类建筑的景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北京古城,基本上就在人们的面前消失了。要做好作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载体的古迹的保护工作,除了要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该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保护名录、档案,从城市规划阶段就开始加以保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各地应尽早考虑对城市历史文了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

4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4.1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

4.2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具体应该实现以下转变:

(1)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2)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3)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4)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5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对策

如何科学规划生态城市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_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5.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日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5.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81.html


上一篇:浅析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推广
下一篇:市政给水排水管网优化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