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国家级范文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筑历史文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4-10-18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城市的今天是长期历史沉积形成的,是一个传承变迁乃至创造的过程。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城市通过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种矛盾,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关键词:国家级范文指导,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发展

  1、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间寻求平衡点

  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城市独特性和人文气息的关键,同时实现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发展接轨也是新时代对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但并非完全对立。要实现城市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即要在二者中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这样的平衡是动态发展的不断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环境和不同时间的时代背景。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灿烂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着城市独有的气息和底蕴,它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社会的重要纽带。城市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不仅只是为了留住过去,而是因为现在的发展而尊重过去。

  旧的建筑中存在着诸多资源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可以综合运用,城市建筑文化中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成本。将现代化城市建设与传统建筑相融合在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开创一种新的城市结构,既符合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又保护了传统建筑文化,彰显了城市独具一格的魅力。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传统建筑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实现二者的平衡,并且结合城市的特点,实现城市发展的延续性和科学性,与当前弘扬的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2、兼顾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两者关系

  城市中保护、更新和再开发三部分是不断变化、交替进行的,也是城市基本而持续的生长活动。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取得同一时代多样性和同一性的均衡,使城市能够协调共生,有机成长。片面鼓励新形式的开发而牺牲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或者过分强调保护旧建筑而牺牲城市的舒适性和创新性都是不应该的。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腾飞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城市记忆的保留,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更新中把原先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完全推倒重建,造成原来具有悠久历史并非常富有特色的城市逐渐失去了记忆,城市差异越来越少,面貌却越来越趋一致。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从物质的层面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精神和传统文化延续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必然面临很多的困境。从过去的经验和国外成功的例子我们发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搞好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必须要政府、专家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通过立法、执法和行政的手段规范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通过行政手段,以异地补偿等方式,使地方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项目达成经济上的良性运作,而专业人士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得到技术上的支撑,并保证保护工作严谨、细致地完成。同时,作为城市居住的主体,公众有权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且通过有效的组织手段监督政府和专家的作为,提供广泛意见。从当今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同样还要广大房地产企业的责任感,也就是说,企业应把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把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个性保持城市肌理作为判断一个项目是番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当我们同时具备了政府的规范、专家的技术、公众的参与、开发商的责任,才能保证不因为发展中的失误而导致历史文化的缺失,在发展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

  一个历史阶段城市风貌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城市或地区虽然不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和风貌,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样的城市也具有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保护也应该具有发展观,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诞生的深圳,虽然历史很短,但其规划理念、城市功能、空间形象和发展速度等,都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新兴城市的时代特征。这样的城市在百年之后,有可能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代表,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名城。

  3、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清醒认识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把握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重点在“求好、求美、求新、求久”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求好。就是科学规划,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准确把握城市化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善于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实现由扩张型规划向集约型规划、功能型规划向效益型规划、需求型规划向人文生态型规划转变。加强城乡总体规划与城市群规划、中心城镇规划和县市域规划衔接,城市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增强规划整体性、协调性和关联性。突出城市又好又快发展,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人均住房、健康医疗和教育文化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8190.html


上一篇:城市规划杂志社从景观生态学理论视角思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下一篇:悠悠期刊网环保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