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 "探究——发现" 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有关资料,积极地从活动中去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教学。本文从实施原则、教学策略、操作过程、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探究 发现 自然科学 教学策略

探究发现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有关资料,积极地从活动中去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教学。它是相对于讲述法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是早期致力于探究法的人士之一。他于1933年提出了一个四环模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形成结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太空竞争上落后于苏联,他们认识到原因之一是教育忽视了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全国倡导探究发现教学。这以后,探究发现教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目前,我国也面临着科技创新的问题。新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可见,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发现教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学科教育价值。

一、"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要由学生发现,假设要由学生作出,实验要由学生设计,结论要由学生得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以平等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并促进探究。教师要尽量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

2、活动性原则。自然科学的根本任务是描述与解释自然现象。实验与观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自然科学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又要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与习惯,还要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目的,决定了自然科学的教学方式与过程也必须是活动性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总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

二、"探究——发现"模式实施的核心问题和教学策略

"探究——发现"模式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因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产生假设,才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任务,才能确定探究的方式与过程。但是发现问题是很不容易的,对此,爱因斯坦有一句广为引用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环境;要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除此外,探究发现法还有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l.矛盾事件法。这是利用某种矛盾现象或事件来引发儿童探究动机的一种方式。由于某种矛盾的事件会使得观察者产生疑惑,进而想去探求事件的真象。采用矛盾事件法时,教师可利用实物展示、表演、影片或口头提问等方式来显现矛盾的事件。例如学习燃烧的条件,先把水和酒精用4比1的比率调配好,再把一块布浸在里面,然后捞出点燃,燃烧结束后,布没有被烧焦。学生会感到很奇怪,迫切地想搞清其中的名堂。2、解决问题法。这是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教师首先要陈述问题的背景,其次要让学生有机会去搜集资料,提供解决问题的假设,最后一步是要让学生去分析资料,提出解决之道。3、归纳法。是指将许多个别或特殊的事件归结出某种原理或原则。教师必须提供一种学习情境以便学生能发现某种观念或原理。通常是让学生先行认识到某种观念的实例或特性,然后再让学生去下定义,去进行讨论。比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大小方向。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摩擦力的确存在并测定其大小与方向,然后各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有关数据,最后从这些实验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

三、有声有色是激发兴趣的核心

让学生乐于学习,主要措施是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滋有味的活动,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教师上课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启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1) 精心设计导语,设疑激趣

例如在上《植物的蒸腾作用》时用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一棵大树是如何将土壤深处的水分运输到树梢"来导入。

(2)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比如,在上血液的组成是我让学生扮演医生或者病人,对于发烧、面色苍白等进行处理,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到了知识。把电视《中学生第2起跑线》栏目的快速抢答借鉴到课堂,把本节的重难点编成简明题目提出,谁抢先举手,谁来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

(3)实验开路,激发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直观、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而实验的成功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中,教师先收集花生、玉米、萝卜、苹果、甘蔗、菜豆等,让学生区分果实、种子、根。再来观察菜豆、玉米的内部结构。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看到实物,上课内容不一定非得按书本编排来上,或者平常注意提前到野外采集制备一些教学材料,如在春天采集桃花、萝卜花、白菜花等,并浸泡,供讲授花的结构与十字花科时使用。在夏季采集浸泡蒲公英的果实,采集雌花和雄花的黄瓜枝条,并压制成标本等,供讲菊科和花的种类时使用。

(4)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

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副副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老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充满奇趣的生物界,这样最能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愉悦。结合教学内容与进度,穿插一些知识,如"为什么猫的眼睛在晚上亮晶晶?"为什么袋鼠宝宝要藏在的口袋里?"等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自然界的神奇与奥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udengjiaoyulw/2695.html


    上一篇:对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