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效能监察助推农电管理提升的实践与思考(2)
4、抓交流促进,以点带面,推介闪光点
一是打造强力降损的标杆。以常宁盐湖所为代表的各所深化监察工作实现了综合线损的显著下降。该所1-10月综合线损完成较监察前的12.56%下降至4.49 %,降幅达到64.25%,连续三个季度综合排名位列第一,该所经验已在全局推广。二是树立攻坚用电秩序混乱的样板。变电站周边是用电秩序混乱的高发地,各所利用效能监察的强势推进,解决了祁东步云桥所供电区域内的包圣村等四个组126户村民至70年代以来,一直以土地纠纷为由拒交电费,并带动周边的大量加工户窃电成风,台区年电费损失达到20余万元,以及衡南栗江、湖林两变电站周边用户用电七年来未缴费等一批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三是以监察为平台,促进各单位交流加压。建立了每月的定期报告制度,按月编发效能监察简报,下发监察通报,召开交流促进会、成果评估与制度交流,在全局形成了全员争先的监察工作氛围。加强效能监察宣传,我局还在各类媒体、网站发表监察工作成效经验46篇,进一步扩大了效能监察工作的影响力。
5、抓成果固化,整章建制,提升作用力。
从实践工作中不断提炼工作成效,梳理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加以推广应用,是效能监察固化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监察工作期间,衡阳电业局及监察各单位共新建与修订相关管理制度79个,其中衡阳局制度7个;创新与改进管理方式5项。我们通过开展制度交流活动,将效能监察阶段形成的制度、办法汇编成册下发给各单位加以借鉴学习。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将效能监察的阵地前移至电力企业工作的最前沿—供电所,是我们前移监督关口,彰显监察威慑力的创新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工作我们也发现了下列不足有待我们持续努力。
一是高损台区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供电所的经营发展。高损台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电力企业的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建设拆迁等步伐,导致用电秩序、关系出现混乱,其次是在电力设施建设、资产移交中存在遗留问题。三是网改未能全面实施,供电半径长、线路变压器老化、容量不足,加之户改不彻底,还存在大量淘汰表计。四是因农业经营及气候特点的影响,季节性、临时性用电管理困难。二是用电秩序混乱对电费回收带来巨大冲击。用电秩序混乱产生的原因除因电力设施建设、资产移交造成遗留问题外,还有是部分职权单位如政府、派出所、村委机构甚至这些部门掌握实权的个人以种种借口欠缴电费;部分社会低收入聚集区、家族势力大的地区也是用电秩序混乱的重灾区。三是农电员工观念与素质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农电员工进入门槛低,半工半农现象的存在,且没有开展有效的培训以及管理体制的滞后等原因,造成农电员工观念素质与当前专业化管理差距较大。四是供电所的廉政建设尚处在空白状态。供电所是班组机构,但是他们又有较大的资金使用开支权利、在电价、电费的管理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掌握有改造、工程、物资等多项管理权,这些都是利益集中的廉政风险点。
对问题的思索及解决办法:
一是强势整顿用电秩序。深刻认识用电秩序整顿的艰巨性,做好预控工作,一旦实施就必须整治到位,切忌半途而废。要把整顿工作与当地的电力建设投资挂钩促使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实施整顿。要联合公安机关、政府职能部门成立专门的执法检查机构,开展统一行动,集中兵力实行吞噬战术,先易后难,攻打一个、拿下一个、巩固一个。坚决敦促公安机关法办,发挥法律的震慑力。二是网改工作应有针对性实施。网改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各村的实际情况,把有限的网改资金投入到急需改造的部位。加大农网改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与群众的支持与理解,重视将网改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提升员工素质应做好长期性规划。开展现场培训,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其次通过开展军训、竞赛等活动,改变员工散漫习惯,迅速提升执行力;还要从政治上关心、从成长上关爱、从薪酬上激励、从劳动保护上改善,才能真正打造一支稳定和谐、奋发向上的农电工队伍。四是以\"所务公开\"为核心加强供电所廉政建设。形成供电所资金使用、工资发放、人才选拨的透明机制,定期对这些项目进行公开公示,管理部门加强对供电所的成本开支、资金流向的监控,定期检查。试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对供电所\"一把手\"实现有效监督。要健全供电所的党组织,推行党风廉政考核制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5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