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降低倒闸操作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电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文章针对无人值班变电站倒闸操作时间过长,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倒闸操作模式。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 操作 柱上开挂

1、引言

供电可靠性管理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电网状况,供电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衡量,我国《供电国家级企业登记标准》规定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对供电可靠率规定了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是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影响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因素有很多,下面仅从倒闸操作入手,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提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力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变电站实行了无人值班模式,由一个操作队负责多个变电站的日常的运行维护和倒闸操作,起到了减员增效的作用,但也拉远了变电运行人员与现场变电站的距离。

无人值班变电站都直接面向配电网供电。由于配电网长期处于露天运行,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工程改造及故障情况较多,经常需要操作人员到现场倒闸操作。但往往因现场变电站距离操作队远以及变电运行人员少等原因,致使倒闸操作时间过长,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具体表现在:

(1)增加了预安排停电的时间。日常的预安排停电中,变电运行人员在至现场变电站将线路转为检修后,往往需赶往下一变电站继续操作,不能停留在现场等候,在检修工作结束后,有时会因变电运行人员正在其他变电站操作而无法按时赶到现场送电;

(2)增加了故障停电时间。在线路故障及异常时,先由供电所人员查找出故障点,根据现场情况再通知变电运行人员赶往现场变电站将线路转为检修处理故障,在故障处理的时间中增加变电运行人员赶往现场的时间。

3、制定对策

根据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变电运行人员少和操作中心距现场变电站远。针对这两个原因,利用供电所二级许可人进行停送电操作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作为配电线路的设备主人,供电所二级许可人是联系调度值班人员与现场抢修或施工人员的纽带,对电网情况及现场工作情况很清楚,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及时进行停、送电,最大限度的缩短停电时间。由于供电所二级许可人进入变电站操作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较难实现,需在配电线路出口处加装柱上开关(以下称为"出口分断器"),由二级许可人对出口分断器进行操作,实现停送电的目的。

4、保证措施

柱上开关因其体积小、造价低、免维护、安全、可靠等特点,在城网的分段和环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农村线路上使用较少,尤其是在线路出口处使用无经验可循,为保证安全可靠,需制定详实的保证措施。

(1)在设备管理方面,选择自带隔离刀闸的断路器作为出口分断器,既可以灭弧,又有明显断开点;

(2)在人员管理方面,挑选业务技能高、安全意识强的人员担任供电所二级许可人,并严格控制人数,每年以发文形式明确;邀请经验丰富的人员对供电所二级许可人进行柱上开关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供电所二级许可人操作技能水平。

(3)在运行管理方面,按原则统一命名编号,以线路名称命名,且以线路编号加A为出口分断器编号,以区分其他柱上开关;将出口分断器纳入调度许可设备,必须经调度同意方可操作;明确出口分断器的操作人员必须为供电所二级许可人。

(4)在职责管理方面,明确变电运行人员与供电所二级许可人的操作界限,在出口分断器以下停电工作的,由供电所二级许可人对出口分断器进行操作,停送电;其他的操作仍然由变电运行人员进行操作。

(5)在技术管理方面,增加验电环节,以防止断路器的假分(合),确保安全。停电时,拉开断路器,验明线路侧三相无电后拉开隔离刀闸,在线路侧挂接地;送电时,拆除线路侧接地,验明断路器与隔离刀闸之间无电后合上隔离刀闸,合上断路器,再在线路侧验明三相有电。

5、结束语

在农村配电线路上装设出口分断器,由供电所二级许可人进行操作,是降低倒闸操作对供电可靠性影响的成功举措之一,在某些地区已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既降低了倒闸操作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又降低了变电运行人员的疲劳程度,缓解了变电运行人员人手不足的矛盾,具有经济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 芳 夏水英.浅析如何加强无人值班变电站风险管理,湖北电力,2010,(34):57-58

[2] 林成杰.浅谈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福建轻纺,2011,(1):43-4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626.html


    上一篇:分析不同类型电缆保护管的检验特征
    下一篇:电力营销服务管理问题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