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城市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2)
2.2 加强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
2.2.1 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既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员工的关心;又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为此,供电企业应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小组,编制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实行供电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层层分配和细化指标。形成供电可靠性分析制度,每个季度对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形成报告,作为下季度工作的指导;做好预停电计划,合理安排停电开关,最大限度的采用综合停电模式,可大大减少非故障停电的次数。各有关部门可靠性管理兼职人员组成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负责可靠性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使信息传递和有关资料整理、上报工作,及电网规划、设计、基建、施工、生产运行等相关工作有条不紊。
2.2.2 加强线路设备巡视,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线路巡视,进行配网设备评级管理。能尽早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消除,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另一条途径,也是配电运行部门日常进行的重要工作。对容易发热的部位编号建档,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查处的缺陷,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划,并逐步消除;做好防止雷击线路设备故障;经常检查防雷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的锈蚀情况,检测接地电阻、密封开关、变压器、计量箱接线柱。
2.2.3 改革停电检修制度,计划管理停电。加强停送电管理。实行每周生产例会制度,由分管生产的领导统一安排停电检修工作,加强部门间停电信息沟通,实现一次停电,多家配合,避免重复停电,严禁计划外停电,彻底杜绝随意性停电。及时制订上报月度计划、周计划,由调度部门统一管理和协调,编制合理的停电检修计划。
2.2.4 应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配电系统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配电系统的各个不同的领域正在发展不同程度的自动化,其总趋势是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发达地区应用配电管理系统是在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一个以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系统,直至用户控制与管理对象,具备数据采集与监视、负荷管理控制、自动绘图与设备管理、工作顺序管理和网络分析等功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三、结束语
随着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妥善地解决,以便大幅度地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国内配电网配电可靠性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而要缩小这种差距往往需要进行电网改造和设备投资。在市场条件下,供电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电网建设投资费用和电网可靠性两个方面。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则可能需增加对电网的投资,使电网的经济性下降,但若不采取措施提高供电可靠性,则包括停电损失在内的电网总成本可能反而会上升。提高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保证向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