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学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方法

发布时间:2020-06-20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目的:对于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病对其进行有效培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院前急救能力。方法:选择我校大学生80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技能考核的方法对其培训前后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以及相关知识交流普遍较少,通过专业人员的有效培训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其心肺复苏急救能力,当出现危险急救情况时可以及时处理,值得高校推广。

大学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院前急救是指在救护车医护人员赶到之前,根据患者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情况做出迅速专业的医疗支持,把握住这段黄金时间的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进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操作着以16-35岁为为佳,大学生正处在该年龄段,做好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其自救、互救的能力,还能由其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传播,推动社会整体急救水平的提高[1]。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较少,大学生普遍对于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遇到危机情况不敢进行施救。本文对于选择的大学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培训效果较好,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校大学生80人,男42人,女38人,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1.2±2.1)岁。

  1.2纳入标准

  ①高校本科在读学生;②自身无严重疾病智力正常,无精神病史。

  1.3排除标准

  ①已经取得急救资格证者;②非本科在读生;③对于课题研究无法进行有效配合;④中途因自身原因选择退出。

  1.4方法

  1.4.1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于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培训前,将培训的方法以及目的、意义等向培训人员进行宣讲,征得其本人同意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共有20道选择题,答对12道及以上者为合格。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于大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薄弱点进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1.4.2培训内容由我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护人员组成心肺复苏培训小组,培训小组配备医护人员各3人,培训人员均需具有急救工作经验6年以上,对于学生进行分批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天。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于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培训老师使用教学仪器进行示范性操作,对于实践操作过程中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接着在假人身上进行模拟练习,培训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对其错误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指出,直到学生完成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学习完成后使用假人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正确评估环境、正确按压、正确打开气道等内容。

  1.5观察指标

  培训前、培训后1周、培训后3个月对于大学生的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进行考核。1.6统计学方法将收集整理后的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

  2结果

  培训前大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贫乏,实践操作能力较差,通过有效培训后,大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我国急救培训较为缺乏,公众急救技能缺失,急救培训内容以及方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急救实际需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救人意愿,但苦于自身急救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出现危急情况无法对他人进行有效施救[2]。大学校园是意外高发地,大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规范的急救技能,对于他人以及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时刻甚至可以挽救他人性命,针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大学生急救能力,降低校园意外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3]。我院对于选择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培训大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过于一段时间后,其相关内容会遗忘的情况,掌握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此时还需进行二次培训,使得大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方法能够牢固掌握[4]。通过对比实验可以看到大学生培训后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证明心肺复苏培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值得进行推广培训。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急救能力,从而推广公众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钰,何亚荣,郝迪,郑玥,马雯,周婷圆,李东泽,周超,刘君钊,叶胜,刘伯夫,赵羽诺,余海放.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成人基本/高级生命支持和院前急救[J].华西医学,2019,34(11):1217-1226.

  [2]梁欢,高烨,段鹏,郭利涛.智能模拟人在提升本科生心肺复苏临床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8):192-193+196.

  [3]王旭容,谢国文,贺华经,梁义.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新体系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167-169.

  [4]魏青春.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7):121-122.

  作者:胡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1759.html


    上一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