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总经理的继任机制浅谈

发布时间:2015-01-16   |  所属分类:工商企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总经理继任的作用和影响因素,而后对我国企业尤其国有企业经营者继任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认为国有企业继任机制的问题是造成企业效率低下、权力斗争、钱权交易的根源。因此,必须完善继任机制,并提出了完善继任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继任机制,总经理,权力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代企业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激励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而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在第一个问题上是比较成功的,而在第二个问题上却远未解决。笔者认为经营者选择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解决总经理继任问题。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不约而同地进行企业大换血。高层经理的更换,有时让人始料不及,如2003年7月东方通信董事长的离奇退职。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总经理继任机制进行探讨。

  一、总经理继任的作用

  总经理继任是指企业中的权力中心——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的更替。其作用离不开CEO或总经理本身的特征。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是对企业的组织或战略负有重大责任的人,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家才能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和绩效。CEO对一个企业的组织和战略计划、绩效以及环境变化反应负最终责任的人,是权力中心,最具影响的人物,有时CEO的成败甚至会被看作是公司的成败。总经理继任的作用表现在:当企业绩效不好时,如企业出现滑波或停滞发展时,替代不胜任的CEO,使企业转危为安;二是对现任的CEO构成威胁,若经营不好,就会被解雇,加上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和人力资本价值,使得在任CEO努力工作;三是对下面的管理者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想继任CEO,你就得拿本领来。

  此外,企业要做大、做强、做长,过去的领导者总要淡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总经理继任,而且,在企业危难时刻更换总经理可能会挽救一个企业,使企业转危为安。例如,艾柯只在危难中解救克莱斯勒,郭士纳重整IBM,斯隆挽救通用,这些都是美国企业总经理继任成功的例子。在我国企业总经理继任成功的例子,有联想集团。不成功的例子有我国的长虹集团。总而言之,总经理在什么情况下被继任,继任如何进行以及继任者的特征会影响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首先,对企业内部来说,总经理继任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组织领导的变化会导致组织目标和经营的变革。继任者的选择必定会导致组织的权力平衡;其次,从外部来讲,总经理的继任会影响包括顾客、供应商、外部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链。因此,总经理继任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

  二、影响总经理继任的因素

  总经理继任可以分为:总经理的退休,这是继任前可以预测的行为,总经理自愿离职和强制更换(非自愿离职)。影响总经理继任(非自愿继任)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的影响。绩效与总经理被继任存在着相反关系,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绩效越好,总经理被继任的可能性不大。企业绩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经营者的任期。有关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绩效对于管理者任期和年龄都有影响。若用资产回报率衡量企业绩效,则资产回报率与总经理任期的相关系数是0.098,而与经营者的岁数的相关系数是0.280。简言之,利润越大,管理者任期一般较长且易被继任时年龄也较大。

  2. 所有权结构。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管理者持股比例等等都会影响总经理继任。一般来说,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控制权结构是一致的。理论界一般把公司控制权结构分为三种:一是管理者控制型;二是委托人控制型;三是混合控制型。控制权结构之所以能影响总经理继任机制的原理在于谁掌握了控制权。谁的权力就越大,权力的大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继任程序。权力与继任之间的关系为权力越大,被继任的可能性越小。

  企业继任本质上是控制权的转移。国外许多学者对控制权市场与经营者继任问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控制权结构与总经理者继任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经营者是委托股东时,经营者任期比其它类型的控制权结构的任期要长,几乎不会发生继任(McEachern(1977),Salancik和Preffer(1980),Michael、Patrick、Allen(2001))。

  与公司控制权相对应,一些研究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高时,即使公司业绩不佳,他们也很少会被更换。因此,考虑合理的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时,必须在管理者防御与股东和管理者利益协调统一之间权衡利弊。因为管理者持股比例不仅会影响公司控制权机制的作用发挥,进而影响管理层更换,最终还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

  3. 董事会的规模与构成。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监督管理人员,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董事会在业绩日渐恶化时会解雇公司的CEO。Helmich(1980)认为,CEO任命期间董事会规模的变动决定了CEO的任期长短。在董事会的构成上,普遍认为外部董事比内部董事在监督管理者方面发挥着更大作用。Weisabach(1988)研究了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对CEO的监督与CEO辞职间的联系,通过对1974~1983年间286例CEO辞职情况比较发现,与内部董事主导型企业(93家)相比,外部董事主导型企业(128家)更倾向于根据盈利或股东收益率等业绩衡量指标决定CEO的撤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ongshangqiguanlw/8923.html


上一篇:管理论文权威期刊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要点
下一篇:文章投稿流程分析柔性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