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析冲孔桩施工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工业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七、混凝土的灌注

1、导管法施工要点

混凝土的灌注采用滑阀(隔水塞)式导管法施工。

(1)灌注首批混凝土

在灌注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隔水塞)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隔水塞)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灌入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1.0m。

(2)连续灌注混凝土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以后,应连续不断灌注混凝土,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探测次数一般不宜少于所使用的导管节数,并应在每次提升导管前,探测一次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度。遇特别情况(局部严重超径、缩颈、漏失层位和灌注量特别大的桩孔等)应增加探测次数,同时观测返水情况,以正确分析和判断孔内的情况。

(3)导管埋深

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导管的最小埋深,以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连续均匀。对导管的最大埋深不宜超过最下端一节导管的长度或6m。

(4)混凝土灌注时间

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灌注时间必须控制在埋入导管中的混凝土不丧失流动性的时间内。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缓凝剂。

(5)桩顶的灌注标高

桩顶的灌注标高应比设计标高增加0.5~0.8m,以便清除桩顶部的浮浆渣层。桩顶灌注完毕后,应立即探测桩顶的实际标高。

八、质量保证措施

1、预防坍孔。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粘土掺片石低锤冲击,使粘土块、片石挤入孔壁。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可采取加高护筒、增大水头等措施。严格控制冲程高度。

2、预防桩孔偏斜。加稠泥浆或投入粘土,慢速转动,或在回填土内掺片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3、预防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笼变形、保护层不够、深度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笼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加强箍或装置可拆卸的十字型临时加劲架,在钢筋笼吊放入孔时再拆除。在钢筋笼周围主筋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混凝土垫块或焊接钢筋耳,混凝土垫块和钢筋耳根据保护层的厚度及桩径设计。

4、防止断桩。混凝土塌落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控制。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搅拌机,保证混凝土搅拌时能正常运转,必要时应有备用搅拌机一台,以防万一;边灌混凝土边拔导管,做到连续作业,一气呵成;灌注时勤测混凝土顶面上升高度,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过浅甚至导管脱离混凝土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ongyeshejilw/3057.html


上一篇:水泥砂浆粘贴瓷砖的可行性论证
下一篇:火电厂锅炉安装工艺及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