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草坪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2草坪与建筑造景。

建筑是园林中利用率高、景观明显、位置和体形固定的主要要素。草坪低矮,又有一定的空旷性,可用反衬建筑的设计及特点;利用草坪的可塑性可以软化建筑的生硬线条,丰富景观设计的艺术构图。要创造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生产生活环境与景观环境,必然要求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景观设计中,因草坪成坪快、效果明显,于是常被用作调节建筑与环境的重要素材之一。

3.3草坪与水体造景。

清澈、明净的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构景要素,\"园无草木,水无生机\",园林中,水与草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中的水体可以分为静水和流水。静水,水面如镜,可以映照出天空和周围的景物,与草坪相互融合又有对比,形成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观。流水与草坪的组合,清波碧草,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平添诗情画意于其中。

3.4草坪与山石造景。

山石作为造园的要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早已将之用在景观设计中了。以石喻人、以石寄情是中国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景观设计中常把置石半埋于草坪中,抑或在草坪上随意地摆设几块山石,均能起到很好的景观效果。草坪的外围配植树林,山布以山石,创造的余脉形象,增强山林野趣。

3.5草坪与园路造景。

园林道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它不仅能起到对游人的引导作用,而且能产生动态的连续构图,产生所谓\"移步换景\"的效果。主路两旁配置草坪,显得主路更加宽广、使空间更加开阔。在径路旁配置草坪,需借助于低矮的灌木,以抬高主路的立面景观,此时将径路与地形结合设计成曲线,便可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石缝中嵌草或者草坪上嵌石,石块和草坪形成对比,可增强视觉效果。因此草坪结合花、石、乔、灌能创造多层次结构的景观。

4.结束语

在现代园林中,如何合理的利用草坪景观,是摆在园林设计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草坪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设计师应把园林绿地现状条件以及其他造园要素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因地制宜的使用草坪,才能创造出兼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优美的园林草坪景观。

参考文献:

〔1〕夏征农,罗竹风,马飞海,等.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汪菊渊,朱有玠,朱均珍,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任敬名,陈跃进,汪跃华.我国草坪业现状及应对措施[J].林业科技,2003(1):54-56.

〔5〕HARNEY KENNETH R.The nation,s housing:Seniors want to stay put,survey shows[EB/OL].www.annals.org/cgi/reprint.

〔6〕庄文发.草业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对策探讨[C].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

〔7〕夏汉平.美国草坪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思考[J].草业科学,2002,19(3):55-61.

〔8〕孙衍启,戴建民,周卫东.草坪业发展的概况与思考[J].中国园林,1998,14(2):34-36.

〔9〕马军山,戚贤军.园林草坪发展概况及景观设计[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61-64.

〔10〕胡中华,刘师汉.草坪与地被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61-64.

〔1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125.

〔12〕胡中华,刘师汉.草坪与地被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61-64.

〔13〕卓凯,张兵,王云飞.园林设计中草坪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2):41-43.

〔14〕艾定增,王安民.景观园林新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90-204.

〔15〕潘文明.观赏树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0-43.

〔16〕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60.

〔17〕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7〕CALKINS M P.Design for dementia:Plann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elderly and confused[M].Owings Mil s,MD:National Health Publishing,1998.

〔18〕林纪.创造人性化的环境与景观[J].国外城市规划,2003(1):68-70.

〔19〕韩林德.境生象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107.

〔20〕大桥治三,斋藤忠一.日本庭园设计105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

〔21〕孟兆祯,黄庆喜.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92-198.

〔22〕毛培琳.园路铺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14.

〔23〕SEARNS RM.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Landscape and Uran Planning,1995,33(1/3):65-80.

〔24〕陈宇英.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方式与方法[J].绿化与生活,2002(5):1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689.html


上一篇: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探讨
下一篇:关于如何加强市政道路质量控制的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