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嵩县石英脉型钼矿床成矿模型探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河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钼矿成矿区。本文首先研究了嵩县石英脉型钼矿床的区域构造,然后从成因分析、成矿模型和找矿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嵩县,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因分析,成矿模型,找矿评价

  Abstract: henan is China\'s most important molybdenum into mining area. This paper first studied songxian county quartz vein type of molybdenum bed regional structure, and then from the cause analysis, metallogenic model and prospecting evaluation three aspects, such as study, for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Keywords: songxian county, quartz vein type, molybdenum bed, cause analysis, metallogenic model, prospecting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构造

  1.1大地构造位置

  嵩县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中部、马超营断裂东段,属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秦岭钼成矿带的一部分。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大型钼矿分布区之一,是仅次于美国西部Climax-Hen-derson斑岩钼矿带的全球第二大钼矿带(李永峰等,2005),钼矿带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该矿带产出了金堆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超大型钼矿床(李诺等,2007)和雷门沟等十余个钼(钨)多金属矿床,钼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2%(张正伟等,2001)。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在中、新元古代造山后又经历了古生代俯冲碰撞、中生代最终强烈碰撞形成的复合大陆造山带,也是中国大陆南北地质、地理和人文的天然分界。

  东秦岭钼矿带地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胡受奚等,1988),位于中朝准地台与秦岭褶皱系两构造区的衔接地带,以三门峡~鲁山断裂为北界,向北接华北地台;以商南~西峡~镇平断裂为南界,向南接南秦岭造山带及扬子地台。其中以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明港断裂(简称栾川断裂)为界,北部为华北地台南缘,南部为北秦岭造山带。东秦岭主要包括两部分:华北地台南缘及北秦岭造山带东段(图1-1)。

  图1-1秦岭造山带基本构造单元划分简图(据张国伟,2001,修编)

  SF板块主缝带—西官庄-镇平-松扒断裂系(商丹断裂系);①.三门峡-鲁山断裂;②.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明港断裂(栾川断裂);③.瓦穴子-乔端-小罗沟-小董庄断裂(瓦穴子断裂);④.朱阳关-夏馆-大河断裂(朱夏断裂);⑤.勉略-襄广断裂(勉略断裂)。Ⅰ华北板块:Ⅰ1

  北陆块;Ⅰ2华北陆块南缘;Ⅰ3北秦岭构造带;Ⅱ扬子板块:Ⅱ1南秦岭构造带;Ⅱ2扬子陆块

  1.2主要构造形迹

  东秦岭钼矿带限于两条大断裂之间,北以三门峡-鲁山断裂为界拼接华北地块,南以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明港断裂(栾川断裂)与北秦岭构造带分割。

  ⑴.三门峡—鲁山断裂

  隶属秦岭造山带的北部边界,是分隔南部华北陆块南缘和北部稳定陆块的边界断裂。在地球物理场上有明确的显示,断裂两侧地质矿产特征存在一系列差异。断裂带倾向南西,倾角35°-65°,宽50-200m,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组成。综合区域资料,该断裂带早期具韧性—脆韧性推覆剪切变形,推覆方向为自北东向南西逆冲;晚期有自南西向北东脆性断层叠加。

  ⑵.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明港断裂(简称栾川断裂)

  该断裂为一超壳断裂,具长期活动历史,是华北陆块与北秦岭构造带的边界断裂。断裂带北侧出露不同时代的沉积建造,主要有熊耳群、官道口群栾川群和陶湾群等;南侧出露的为宽坪岩群裂谷沉积。

  在新元古代主要表现为沿华北板块南部边缘的一次大规模的裂解事件,形成了平行该带展布的新元古代晚期碱性—基性岩浆岩带,与这一时期全球性的裂解事件(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时间基本一致,应为全球性拉张构造背景下构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表明华北板块可能虽未成为Rodinia超级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却仍发生了与该大陆大致同时的裂解事件。

  古生代至少发生了两期推覆活动、一期拉张活动和一期左行走滑剪切活动。据区域资料及张国伟(2001)等的研究成果,早期低角度逆冲,伴随倒转—平卧褶皱;然后拉张,形成沿断裂带展布的侏罗—白垩纪陆相断陷盆地。此两期活动与该区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挤压增厚导致地壳部分熔融,拉张活动使岩浆上涌侵入)。

  中生代晚期又发生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但推覆角度要比早期推覆的角度大,南召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盆地沉积已部分被该推覆构造所掩盖。新生生大规模左行走滑剪切,部分地段现今仍在活动,但该期活动并不完全沿早期断面展布。

  ⑶.马超营—拐河—确山断裂(简称马超营断裂)

  为一叠加在韧性断裂基础上的脆性断裂带,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并有分支复合现象。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倾角50°~80°,带宽3~5km,沿断裂带分布有龙家园组构造岩块及燕山早期岩体(脉),卢氏以西分布在断裂带以北的熊耳群发育有向北变弱的片理化现象,并以发育宽缓的背、向斜褶皱构造为特征;以南则发育紧闭同斜褶皱和韧性剪切变形为特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00.html


上一篇:论述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简述钢结构屋面防水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