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控制测量技术研究(2)
CPII网在CPI网的基础上采用四等导线或C级GPS网施测,点间距800~1000m,离线路50m~100m左右,CPII控制点位尽可能选在铁路用地界内、不易被破坏的范围内;当与水准点共用时,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按规定埋石。所有CPII控制点均在现场填写点位说明,必要时丈量至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制点位示意图,砟好点之记。
一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终点及不同单位测量衔接地段,联测2个以上CPII控制点砟为共用点,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CPII控制点应有良好的对空通视条件,相邻点之间应通视,特别困难地区至少有一个通视点,以满足放线或施I测量的需要。CPII网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与CPI联测构成附合网。
4.3 基桩控制网(CPIII)
CPIII为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CPIII测量应按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控制点的布设应兼顾施工及运营维护要求,埋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
4.4 高程控制测量
勘测高程控制测量应与高一级的国家水准点联测。四等水准测量一般30km联测一次,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80km;二等水准测量一般150km联测一次,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400km并形成附合水准路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与另一铁路连接时,应确定两铁路高程系统的关系。水准路线应沿线路敷设,水准点埋设满足下列要求:(1)水准点应每2km设置一个。重点工程(大桥、长隧及特殊路基结构)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水准点可与平面控制点共用,也可单独设置,单独设置的水准点距线路中线距离宜在50~150m之间;(2)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3)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时,在平原地区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山岳、丘陵地区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4)水准基点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二等水准路线一般150km与国家一等水准点联测一次,最长不应超过400km联测一次。水准基点控制网应全线(段)一次布网测量。
5结语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有效克服了我国传统铁路测量方法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砟为联系铁路勘测设计与施工维护所带来的测量精度低,坐标系统不统一的缺点,使得我国铁路测量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精密测量贯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铁路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对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高精度起着非常重要的砟用。
参考文献:
[1] 王兆祥.铁道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 朱颖.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 亓红远.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CPⅢ测量技术[J].科技传播,2010(2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