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②如转换层大梁下立杆未落到下一层梁上时,转换层下一层的支撑应在原有立杆中间增加一排立杆,间距同转换层梁下立杆。

③转换层下二层支撑的设置

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本层框架梁底模板及支撑不拆除,相对于转换层大梁下位置的板的支模架也不拆除,待转换层梁板砼浇筑完毕后,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开始拆除。

3.4转换层上部荷载的限制

①转换层梁板砼浇筑完毕后,当转换层梁板砼强度达到1.2Mpa时方能上人。

②当转换层梁板砼强度达到75%以上时,才能浇筑转换层上一层梁板砼。

4 转换层的钢筋施工

由于转换层大量而密集的使用钢筋,因此常常在梁与梁、梁与柱的交叉位置出现多层钢筋的相互穿插叠加,因此在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和说明,掌握现行钢筋规范,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以及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4.1 转换梁箍筋施工

在梁与梁、梁与柱的交叉位置出现因为钢筋的叠加而使钢筋保护层过小的现象。在制作梁箍筋时可以将KZL箍筋减小一个主筋的直径,这时可能在上部保护层出现大一个钢筋主筋直径的现象,面层素混凝土区域会由于钢筋保护层过大会开裂。为了避免发生上述现象,需要在施工时对主梁上部增加钢筋网进行抗裂处理。

4.2 转换梁主钢筋的施工技术

由于转换梁钢筋较多,梁主筋接头尽量采用直螺纹或闪光对焊连接。安装转换梁主筋时,利用支模架钢管作为支架支撑,先由下向上逐排穿底部钢筋,再由下向上逐排穿梁上部钢筋。在梁下部的保护层采用大理石垫块,间距不大于1.0m,上下排钢筋之间采用φ25 钢筋垫铁,多排钢筋的垫铁应在同一位置。如果在主次梁过渡处存在吊筋,则有可能出现由于箍筋过密,无法安装吊筋的情况,因此需在梁主筋安装完毕后,马上安装梁吊筋。

5 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①转换层砼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筑时,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和突发情况应急预案,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该工程转换层砼量为1900m³,采用两台47米汽车泵进行浇筑。

②转换层大梁砼采用分层浇筑,一次浇筑高度不得超过500mm ,每层砼的浇筑时间均小于砼的初凝时间,不得产生冷接头。

③由于转换层大梁及梁柱接头部位钢筋密集,钢筋净距较小,现有的φ50棒难以插入,此类部位砼浇筑采用φ30 振动棒,钢筋密集处提前预留Φ48钢管作为振捣孔,其余部位梁砼浇筑采用φ50棒振捣。

④板砼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振捣后用长抹子抹平,并进行撮平,压光。为确保楼面混凝土平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在框架柱筋上设定好标高线,用2.5m 长刮杆找平。

⑤在浇筑转换梁下部的剪力墙部位时易发生剪力墙漏振现象,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应该有特别的标识,以提醒工人不要操作失误。

⑥如果施工过程中浇筑时间过长或者浇筑不及时,就可能出现混凝土初凝和施工冷缝现象。若施工中出现混凝土初凝现象,则施工部门需要与设计部门办理技术核定,对其进行补救。在冷缝可能出现的截面上则采用φ10 钢筋垂直留插,钢筋的间距应低于180mm,且采用多排布置,以避免转换梁施工冷缝的出现。

⑦由于转换层的钢筋过密,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核心区外流入的混凝土中的粗骨料无法进入核心区的情况。因此,应当在梁柱核心区留设浇筑孔直接送入混凝土,以确保核心区内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施工时,还应该做好转换层核心结构在水泥水化的混凝土内部降温和外界升温的工作。

6 温度控制措施和裂缝的防止

6.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①在配制混凝土时,采用的水泥品种最好为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②在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特定条件下,采用双掺技术,降低水泥水化热,减少单方水泥用量。掺入粉煤灰充分利用水泥强度的后期发展降低水化热,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的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③为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约水泥的目的,可以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的粗骨料。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可以先用水将碎石冷却再进行拌合。

④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工程在施工时使用了混凝土微膨胀剂。

6.2砼的测温

转换层测温采用直测法,测点分别设置在外面与中间的主梁上,每个梁上设置一个测点。直测法的测温方法与筏板基础测温方法相同,测试时间为砼浇筑完毕后。开始三天每2h 测温一次,以后每4h 测温一次,每次测温应作好记录和分析。测温的目的是了解砼的内外温差是否控制在25℃以内,如果砼的温差变化趋于25℃以上,应及时采取措施。

6.3 施工措施

①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

②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斜面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500mm左右。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使其尽可能多的热量散发,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但应在前一层砼初凝前将后一层砼浇筑完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006.html


上一篇:浅谈粘贴钢板法在桥梁加固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城市环境中的景观游憩系统的设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