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南京两岸科技园规划设计(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绿化景观

规划结合城市自然环境、防护绿带和区内开放空间体系,形成\"大山大水、中山中水、小桥流水\"三个层级的绿化景观格局。

所谓\"大山大水\",是指园区外围以老山山脉、城市湿地为背景的生境基础;\"中山中水\"则是地块一中保留利用原有土丘和沟壑,形成的\"两山一湖\"景观,由于尺度适中,位置居中,又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净化等环保补水措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山中水\",也是\"真山真水\";\"小桥流水\"是指在其余建筑群落中尺度宜人,以景观浅水为主的滨水绿化景观区。从绿化功能而言,也可分为地块外围防护绿化带、中心景观绿化带、片区建筑间绿化等种类。

5、竖向设计

由于用地地形起伏,多台地丘壑,规划在充分利用地形特质创造园区地景的同时,局地也作适度地形调整,以形成合理的建设格局。

6、建设分期

由于用地基址现状仅有沿山大道已开通,与浦口城区和宁合、宁淮高速等可便捷联系;而且沿山大道作为浦口区倾力打造的景观大道,是两岸科技园对外展示的首选平台,所以,建设一期的启动区块选择在用地北端紧靠沿山大道与湿地公园的区块布局,并计划建设综合研发楼(含配套服务功能,先期作为首批入驻企业的过渡性办公场所和管委会驻地)、联合研发楼、独立研发楼,以较丰富的产品类型,\"筑巢引凤\",开拓市场。

二期可沿着沿山大道推进,进一步形成规模和展示形象;并视华山路等道路的建设进度,向纵深拓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121.html


上一篇:浅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几个方面
下一篇:品读盖里和埃森曼建筑设计中的“唤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