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
摘 要: 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通过节源节能,缓和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的矛盾,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关键词: 绿色;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节能建筑
前言: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和推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是我国刻不容缓一件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化的向往与追求,赋予绿色节能建筑无穷魅力,发掘绿色建筑设计的巨大潜力却又是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
1 绿色节能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正成为世界潮流。我国 2005 年 7 月 1 日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正式实施和建筑节能被列入我国\"十一五\"规划,标志着建筑节能工作正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
1.1 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和有效节能
绿色节能建筑从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及对建筑各个环节最大允许能耗标准的控制,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益的前提。其控制是:①对能量总消耗量的控制;②单项建筑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的保温隔热指标的控制;③节能措施实行按建筑面积或体积为基准的能耗标准控制等。在建筑能耗中应使用绿色能源和能源的再利用,并采用遮阳技术、温室效应、余热回收等节能措施。应使生态能源技术的应用融入建筑能量之中,争取利用自然条件直接获得能源,减少能耗,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据专家测算,和一般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耗可降低 70%~80%。有些发达国家,像丹麦、瑞典、瑞士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
1.2 绿色节能建筑的地域(或民族)特色
当前我国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营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加上建筑\"跟风\"以及赶超\"政绩\"欲望的影响,成了大江南北建筑千城一向,百街一渊,万巷一貌的倾向。而绿色节能建筑强调采用本地文化、本地原材料,遵守本地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本地建筑资源,体现地域特色,每个民族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建筑建造中结合实际把有些资源利用起来,特色就在其中。如意大利威尼斯是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南侵时,由逃难的移民建造的。当时这里一片沼泽地,但威尼斯人利用水资源建设了世界上最美、最有特色的水上城市;荷兰自然资源贫乏,但他们利用风能,使风车建筑成为本地特征性的象征符号。
1.3 绿色节能建筑注重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
针对中国人居资源禀赋和目前住房消费存在的问题,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这是由于绿色节能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低消耗、少排放、低污染、可再生资源利用所决定的。
(1)占用资源少、消耗低:就是在住宅建设的投入端减少资源的输入,在住房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消耗,以资源占用的减量化有效地保护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负荷(如节约用地、中小型户型—高舒适度)。
(2)少排放低污染,减少环境负荷: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强度———低污,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减少住区的环境负荷。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解决好通风、换气、采光、日照、采热、降温和污水处理再排放及有机垃圾的生化处理,使垃圾排放减量,做到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
(3)增加住区绿化以实现良性氧循环。建筑设计生态化主要表现在:①通过植被布局和乔、灌、草科学配置,达到居住区的绿容率的要求,保证植被的生态功能;②营造人工草地及透水地面,使雨水得到回收利用或者回渗到地下,并形成优美的景观;③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通过场地植被的配置,令建筑风环境进行设计优化,以达到利用建筑物夏季引风、冬季挡风的要求。④植物群落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分为防风降噪、滞尘降污、杀菌放氧、降温增湿、涵养水源以及防火减灾等;⑤建立绿容率概念。绿量能科学地评估植被的生态效益,而绿容率用于生态规划,提高生态环境设计和建设的质量;⑥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住区绿化的精神功能,如景观美化、邻里空间绿化等,在设置中遵循\"生态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的原则,充分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混合与共生,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1.4 绿色节能建筑是智能建筑和绿化建筑的有效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建筑仿生学就是将生物学的成果和思想方法引入到建筑设计领域的结晶。人类在建筑上遇到的所有问题,自然界早就有了相应的解决方式。由于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必须进化出高效低耗、自觉应变的生命保障,形成以表皮和内部器官、腔体一起协同作用的调节系统, 增强了生物体的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人们营造建筑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抵御和缓解外部气候的不利影响。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有效结合,就像鸟类一样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换\"羽毛\",这就为人类制造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人类有 80%的时间在室内活动,绿色建筑由于改善室内环境,可以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生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1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