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论文发表浅析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摘要:从人类伊始,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而每次建筑空间的突破和建筑形式的飞跃都是当时条件下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建筑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房屋越建越高;跨度越来越大;使用性能越来越好;发挥人类房屋建筑中的艺术性。如何看待技术在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建筑的发展历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历史和当代建筑思潮研究的我们,了解技术在建筑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掌握建筑知识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设计师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技术,建筑,技术观
一、问题的提出
几千年建筑的发展史也自始至终体现着技术与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不寻常关系。然而并不是每座建筑物都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品,建筑只有在工程技术与工业艺术相融洽之上,才能成为艺术。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对建筑艺术与建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挑
剔,这就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开发的今天使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成一旷世的艺术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观点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进步的建筑技术可以使艺术风格的发生变化且可现。另一方面,有限的技术又制约着艺术形式的自由发挥,而艺术风格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建筑技术革新。总之它们是互动的,是相互制约的。
二、技术对建筑影响的历史分析
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打制的第一把石器,就蕴含了技术的萌芽,对技术的界定,不能撇开技术的历史过程,因为它既是技术的抽象和概括,也是后即技术概念演化的核心和出发点[1]。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时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出现了梁柱的结构形式,也有了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3种成熟的柱式。柱式构图成为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设计体现“数是万物之本”的思想。同时,古希腊由于所处位置和技术的限制,建筑的室内空间并不发达,工匠不得不把经历放在建筑的实体上。古希腊的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方式,就是充分考虑了几个建筑之间互为观察对象的关系,柱式的使用也是丰富了实体的立面。因此,有人称古希腊建筑是“放大了的雕塑”。
到了古罗马时期,由于新的建筑材料———天然混凝土(石灰、火山灰、碎石),新的技术———拱券技术的出现,使建筑空间设计由室外转向室内,由封闭转向围合,由动态转向静态。出现了“罗马万神庙”这样的旷世之作。但是,万神庙本身也存在着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面的穹顶,下面的墙体厚度过大。
中世纪,在西欧发展了一套近似框架结构的结构体系,以垂直线条为主,强调向上动势的哥特建筑。东欧的拜占庭人根据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创造了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2]。教堂内巨大的穹顶体现着集中式构图的典范。然而,这巨大的穹顶并没有象古罗马万神庙那样覆盖在圆形平面上,而是通过一个重要的中间构件——帆拱为依托与方形平面密切结合,创造了全新的结构形式。人们在教堂内体验的是,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空间。同时,完美的结构体系更令人惊叹在这里技术升华为建筑艺术。
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玻璃和钢铁在建筑中的使用,前者创造了赋予流动性的空间造型,后者主要使建筑在高度的发展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二者在建筑中的使用也是建筑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式。1851年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用预制的方法,建造了“水晶宫”——玻璃的使用和预制方法,1889年埃菲尔铁塔的建成创造了新的建筑样式。
在现代社会,技术的先进性在建筑中的体现更是无处不在。建筑诞生之初就离不开技术,技术是建筑成为可能的有利保障。在日常实践中建筑工人以及建筑机器工具所能达到的精湛工艺同样使人产生美的享受。这是技术带给人们的美感。俄国的构成主义的代表弗拉季米尔.塔特林所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将技术与结构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呈现出独特的美感.风格派以及构成主义的影响使现代主义建筑赋予建筑中的窗、柱、墙功能之外的形式因素.因此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抛弃固有的功能观念而将以上的建筑元素作为点、线、面等形式因素来进行处理。这是钢筋混凝土技术对建筑形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表现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力学性能、构造工艺的“结构表现”以及注重环保生态的“绿色技术”和追求表层效应的“装饰表现”。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向是从现代主义的方正的无机几何形态向多元化的有机形态化。美国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在西班牙北部毕尔巴鄂设计的古根汉姆博物馆,表现了建筑的混沌状态和表皮效应。
综上所述,对材料的恰当选择和对技术、结构的充分发挥,造就了历史上伟大的建筑。建筑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技术科学,具有工程和艺术的双重性。每当建筑技术结构与建筑艺术和谐统一的建筑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总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激动不已,倍感亲切,这才是建筑艺术魅力之所在。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不仅仅是造型与空间的推敲,同时还是对材料、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72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