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论文发表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已有一个世纪,目前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收效甚微,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投稿,裂缝,原因,温度,应力,防治
一、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和温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等。
1、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混凝土内部湿度较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温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的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2、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约是抗压强度的1/10,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水灰比的不稳定性,以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许多抗拉能力低,易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出现了拉应力,则需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这也往往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 防止裂缝的措施
1、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条件两个方面入手。
A、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
B、合理的分缝、分块;避免基础的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增加外加剂,混凝土掺加外加剂后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的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2、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长期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为重要。从温度应力的观点出发,保温度应达到以下要求: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取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变形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强度和抗裂能力。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办法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深度较浅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取开V型槽,热后作填充处理。
3、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76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