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空中交通管理之有关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发布时间:2015-06-05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空中交通管理之有关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推荐站内最受推崇的交通管理杂志:《空中交通管理》杂志根据立足于空管、服务于空管的宗旨,根据空管系统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特点,内容以技术文章为主,兼顾管理类文章,为空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获得信息、发表见解和交流经验的载体,也为空管单位提供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制,飞行冲突,抗压能力,心理素质

  摘 要: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职责是保障航空器安全飞行、避免飞行冲突,其工作责任重,工作压力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这类人群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抗压能力与综合素质做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航空器在空中和地面按照一定规则安全有序地流动,并提供相关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在中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驱动下,在加快全球空管一体化进程的压力下,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需要、基础素质良好的空中交通管制专业人才队伍,在各管制单位显得尤为迫切。然而虽然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仍然非常需要管制员的脑力劳动。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责任重,压力大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唯有具备了稳定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一、管制员基本素质培养

  1、培养自信心

  民航业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诸如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人员、安检人员等等都能够影响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外,空中乘务员、地面服务人员往往要做大量细致繁杂的琐碎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到乘客在每次空中旅行的舒适度,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危机情况的应急反应与处理突发情况。因此,管制员基本素质的第一条就是具备良好状态的自信心,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常态情况和危机情况。

  2、运用放松技术

  空管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的,往往两三个小时就得换班,在岗时每一分钟都不能走神,因为同时要调配很多架飞机。这使得他们下班之后精神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做梦都常常梦见飞机相撞”。瑜咖、精油按摩、适量的户外运动、与同事朋友多谈心多交流沟通都可以帮助管制员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感,使管制员平静,从而达到缓解工作压力的作用。

  3、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管制员疲劳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健身都被证明对缓解工作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增加社交机会,增强自我尊重、自我概念和自我功效的控制,对工作感觉、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参与的动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抗压能力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组织就像个体一样,也处在各种压力之中。面对班组中面对各种压力,领导和管制员都不能选择逃避,唯有正面承受压力,迎战压力,这才是能够帮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竞争越激烈,组织所承担的压力就越大,然而说到底,组织就是由各种不同的人群体系所构成的。组织所承担的压力最终是要分解到班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身上的。管制员班组中的工作压力有着十分复杂的构成,不同压力成分对于组织活动亦有不同的效用影响。前两种压力成分是组织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不可回避也不可避免的。管制员班组中的压力系统就是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并具体分解到组织中的各个结构层面以及各个管制员身上。班组要高效发展,就必须要保持适度有力的最佳压力。促进管制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活动绩效。才能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班组主管需要对下属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以及合理可行的工作标准,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工作量,使管制员的能力与工作内容及工作量成正比。

  其次,管制单位的领导要积极改善管制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环境的积极效应,这也是提高管制员自我压力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班组的主管应该更合理地分配工作,教会管制员有效地管理时间,使管制员及整个企业保持最佳状态,带着饱满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战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管制员个人的乐观心态、扎实功力和成熟心智,更需要班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高效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支持、培训、沟通平台,以及成熟的管理队伍。

  针对管制员的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管理者可以适时引入一些心理辅导的方式,从症状的缓解和疏导入手,改变由于压力造成的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在管制员的精神面貌、身心健康上得以增益。当然了要求管理者做到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必要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来帮助管制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14399.html


上一篇:中国公路学报防治公路水毁
下一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