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8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成都为例,研究当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4520/U,国际刊号:ISSN1009-6744。

  本文以成都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所构成的规模经济圈效应: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核心,以其直接带动的相关产业为平台,在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向外层层扩散的辐射效应将对经济产生有力的拉动作用。提出重视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的资本金投入,重视公交网络化运营;重视给予轨道交通经营主体优惠的土地政策;重视建设安全,增加安全投入;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面对巨大的城市人口出行和环境污染压力,优先发展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全世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重要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全国特大城市的成都和其他城市一样,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也不断地探索。

  随着成都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规划及战略已经无法实现其发展目标,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伴随“全域成都”规划的开展与落实,成都市市委市政府以着力打造低碳田园城市的理念,提出将成都构建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成都市将形成一个具有大规模的多中心分散组团格局的特大规模城市,因此成都市城市格局和功能区域的规划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城市规划背景下,成都在原有轨道交通线网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新一轮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推荐线网方案由18条线路组成,形成环加放射的线网形态。2020年目标规划方案由9条线路组成环加放射的线网形态。新的轨道交通2020规划目标着眼于形成与城市新战略相对应的轨道交通建设网络,从现在算起仅有十年的时间,实现目标的难度较大,必须尽快做好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新的项目。

  轨道交通在20世纪所以备受各国青睐,最重要的是与道路交通相比,轨道交能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和安全舒适,且与城市道路无平面交叉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事实上,城市轨道交通除了起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作用,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等方面。

  一、节约时间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方面,轨道交通速度快。一般情况下,公共汽车时速为10-20km,轻轨时速为20-40km,地铁时速为40一50km,最高达70-80km,轻轨和地铁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2-4倍。 另一方面,轨道交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准时性和高效性,选择轨道交通系统使乘客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由于在途时间短,乘车疲劳度下降,轨道交通舒适度可使乘客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二、减少交通事故 增强安全性

  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专用的运行线路,其本身事故比地面交通事故要少的多。而且由于轨道交通对地面公交客运量的分流,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的拥塞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地面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提高了乘客本身的安全性保障, 而且为社会和家庭的幸福创造有利条件、增加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所形成的巨大社会效益。

  三、推动内需 扩大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修建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工期一般跨度三到五年,甚至更长,这不仅产生对土木建筑、机械、电子等产业的直接需求,而且会促进与轨道交通系统有关的材料、仪表等行业的发展。而与这些技术、材料、仪表相关的行业更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轨道交通项目的启动将为相关的各企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本身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

  四、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

  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半径。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步,生活半径只有5-10公里。城市公交系统的平均时速约为20公里/时,拥堵时段时速不到10公里/时。而地铁的平均时速达到35公里/时,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近3倍。而地铁99%以上的准点率让人们可以准确计算出行时间,减少旅行时间的冗余。时间消耗的减少让人们产生“空间距离“缩短的感受,不仅拓宽了市民居家工作生活的选择范围,同时拉近了各个区域商业圈的距离,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五、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

  城市初期地铁建设规划都是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和繁华地段,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的开通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和商业聚集,加速繁荣了带状区域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因此地铁线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

  按照规划,成都将形成“一主七卫”的新城市格局,即1个主城区和双流、龙泉、新都、郫县等7个卫星城。未来30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总里程达493.3公里,其中将新建地铁128公里,轻轨181.8公里。规划的7条轨道投资将达千亿。届时,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将把中心城区与周边七个卫星城连为一体,实现大成都范围1小时内直接通达。

  六、提供商机

  由于地铁运行不受日夜更替、天气变化的影响,地铁商场可以“全天候开放”,与大型百货商场形成“错位经营”,尤其可抢抓夜间商机。如在轨道交通枢纽站地域建设大型商业服务机构,利用轨道交通的车站进行小型的商业开发等,都可以很好的利用客流提高购买力。未来成都的商业布局将由单中心圈层式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成都市贸易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成都商业网点规划方案正待政府批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地铁线路“不谋而合”,那就是努力打造春熙路、盐市口片区成为中心商业区,以人民路与蜀都大道构成“大十字”商业轴,并主要在三环路沿线区域形成18个大区商业中心。

  七、促进地区效益

  首先,房地产升值。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成通车,改善了沿线的交通条件,提高了沿线居民和企业可达性,造成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和房产的需求增加,从而使沿线的房地产增值。地税值也会相应提高。地铁口能够汇集周边客流、商流,每个地铁站点相对于周边形成漏斗效应,客流、商流以漏斗口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地铁将提升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促进新城市经济带的形成。市区内地铁出入口的商业物业则是最大的受益点。从地铁1号线的规划设点来看,邻近地铁站点1000米以内辐射圈的物业,将是地铁概念的极大受益者,尤其在起点站、终点站、中转站附近。2010年5月1日成青快铁延伸至郫县、都江堰无疑使得以上两大区域为同等圈层房产开发中占据独特优势,原有区域距离城市中心越远,原有交通条件越差,地价提升比率越高。而郫县、都江堰等地普通商品房开发原本就性价比很高,价值洼地明显,因此其实际升值的幅度应高于普遍的5%——15%。

  其次,节约用地。城市轨道交通在市内繁华区域基本采用地下或高架通过形式,对地面占用比较少。这对土地日益稀缺的城市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土地不断增值的规律,使城市轨道交通的此项节约效益从长期来看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益。城市的高架桥下也可以作为停车场或者作为公共绿化,从而解决城市停车难和城市绿化率也是个较好的方法之一。

  第三,促进区域建设。一个成熟化的大都市,往往在已有的中心区发展潜力有限,需要不断的扩充其影响范围,形成多个卫星城,而轨道交通系统的途径的区域往往会迅速升值,成为新的城市中心。从而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专家认为,有世界双遗产的优势,快铁对都江堰—青城山带来的利好除了轨道交通对远郊带来的利好之外,更将直接快速提升景区的人流、物流输送能力,该板块比较适合喜欢宜居环境的人群置业,项目的规划和户型的设计都更偏重舒适度。整体的环境让房产开发要偏向于度假,度假村、度假酒店、购物广场必将成为投资热点。

  八、环境保护

  第一,节约能源效益。轨道交通系统与公交系统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振动小、节能、运量大、方便快捷、运输效率高等特点。无论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讲,还是从节约燃油的能源政策来讲,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常规“绿色交通”都具有公共汽车难以比拟的节能特性。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如磁悬浮系统以及直线电机轮轨系统在降低振动及噪声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第二,降低污染效益。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北京70%的空气污染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之一。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文化活动。而直线电机轨道系统的建成具有不受交通堵塞的优势,因而可以促使原来的汽车用户转为乘坐该系统,随着汽车交通量的减少,可以降低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降低造成地球温室化的二氧化碳,从而为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间接效益。

  九、轨道交通体现城市文化、 成为城市的旅游景点

  地铁是城市文明的延伸和提升,它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地铁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不论是地铁站的文化墙,还是列车内得一景一物,都是城市文化气息的体现;而唱响中国的西单女孩也是地铁文化的另一种产物。

  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车站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发展方向。地铁车站可以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长廊,隧道和列车一样可以成为市民参观了解的场所,轨道交通系统要建设一个展示自身文化科技实力的平台。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轨道全线铺通,2010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快铁的开通给成都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5分钟的距离使郫县仿若置身市区二环路,30分钟的距离也把都江堰和青城山划入了三环以内。 利用快铁带来的交通便利和经济元素大流通,把商业、住宅、休闲等各类场所与快铁站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将逐步形成快铁“快铁经济圈”。在这个圈子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购物、休闲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便利快捷和新鲜时尚。

  十、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地铁车站配有商铺、书店等服务设施,也有与其他物业连接的通道,但因为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时间、建设标准要求和周边系统不匹配,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独立的。汽车加油站可以演变发展成公路服务中心,轨道交通系统也可以和其他商业、物业系统融合在一起,让乘客出行购物更简便,更轻松。

  其他

  轨道交通系统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广泛的,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增加城市活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等等。这部分社会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使之成为发展城市经济、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提倡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金融风暴影响我国经济的今天,其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并将成为带动绿色GDP增长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最终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民众、企业、地区乃至国家带来更广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2011年05月06日 14:46 来源:四川在线来源:成都报道

  [2]沈晓阳.浅谈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1):2.

  [3] 陈世勋、陶小马.上海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效益估算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

  [4]许晶华.以国家战略提升广州交通功能[N].广州日报,2010.1.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18721.html


    上一篇:桥梁施工控制方法与结构状态误差
    下一篇: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