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1-01-14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隧道工程属于系统性工程,在具体项目实践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控制的安全问题与质量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管控方法进行管控有利于隧道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文章立足实际,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施工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1隧道施工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交通运行压力逐步增加,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当前的交通压力上升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与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相比,桥梁隧道工程具备施工难度高、危险系数大的特征,属于隐蔽型工程。此外,隧道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比较差,地质方面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极大地影响了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该做好工程管理控制工作。因此,必须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要点以及施工管理控制要点进行研究,探寻出有效的控制方案,给出有效的现场控制管理方法,切实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

  2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对于隧道工程项目而言,其施工周期长、风险系数高。在整个施工阶段存在非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因此隧道项目的施工风险极大地影响工程的效率、质量等,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项目开展之前,相关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地质进行全面的考察,按照具体的情况给出有效的施工方案,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评估。但是也需要认识到,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在设计阶段就要展开风险评估,在项目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监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积极针对一些安全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则会导致安全风险问题出现;如果没有积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也将会导致隧道项目的质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在隧道项目建设施工中,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极为关键。

  3隧道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3.1隧道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

  目前在隧道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构建可行的施工方案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然而在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若缺乏针对性的控制方案,则不能提出有效的方案解决风险问题,这也是导致后续工作开展出现施工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

  3.2施工管控水平不高

  在隧道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工程风险问题与质量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管理水平不足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风险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上,同时管理制度缺失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不高,在操作上没有按照施工标准和设计方案开展施工,造成了项目施工制度和方案仅仅是摆设,导致其作用并未充分展现出来。

  3.3施工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估主要是从设计角度出发进行的,施工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各施工环节及施工结束后的风险评估导致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监测存在较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在项目施工中,有些突发性的因素也会对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无法控制项目施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使隧道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受到影响。

  3.4围岩测量方式不科学

  隧道工程中围岩稳定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测量数据是否达到准确性的要求都会给隧道工程的质量、安全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还需要提升,很多企业中的围岩测量方案设计缺乏合理性,存在检测不全面等情况。例如测量点设置不科学、施工环节测量点损坏没有及时修补等,导致测量效果比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测量数据精确度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测量结果的正常使用,威胁项目运行的安全性,造成隧道项目施工安全无法保证,导致隧道的坍塌事故发生。

  3.5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影响评估不到位

  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自身稳定情况与工程的开展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不同施工地段,施工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产生的影响与安全隐患也不同,且具备不稳定性特征。在隧道项目开展阶段,如果没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评估控制,将会出现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在具体隧道项目实施阶段,隧道内涂层在施工前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若能采用有效的支护方式则可以对施工安全性给予基本保障,但也并不是指隧道施工完全安全,也可能出现以下安全事故。(1)坍塌事故。隧道开挖阶段,遇到隔水层施工区域时,没有及时完善初级支护工作,导致后续的隧道施工出现变形等危险情况。(2)结构坍塌。由于隧道施工是在山体内开挖,施工安全与质量都会受到围岩条件影响,一旦围岩自身结构强度不足时地貌就会变形,严重时将出现坍塌等危险事故,这不利于项目的持续开展。特别是针对含水量较高的地区,其具备含水量高等特点,在开挖与回填项目实施阶段对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导致坍塌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

  3.6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不高

  隧道工程建设发展起步晚、时间短,与建筑行业以及相关工程相比,在安全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化,施工人员所呈现的整体素质较差,也没有较好的安全施工意识。根据相关调查表示,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相关企业单位、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缺乏对安全施工中的相关规范、制度等具体的研究。此外,在开展具体施工时,施工作业人员也没有重视操作整体流程,操作较为随意,同时在使用工艺时存在私自更改的现象,在施工现场开展的安全管理和施工流程设计流于形式。

  4隧道工程现场控制措施

  4.1优化施工处理方案

  首先,在项目实施之初,需要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了解工程主要特征。调查隧道整体建设中隐藏的施工风险,确定实际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总结获取到的资料后编制有效的施工方案;其次,完成施工管理方案的编制后,还需要将方案上报给施工单位,由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做好全面的审核,在确保方案合理后,再上报项目管理机构进行审批,然后再投入建设中使用;最后,在开展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设定的风险处理与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若发现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则需要及时修改和调整处理。

  4.2切实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责任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十分重要,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中,选定专门的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质量控制。另外,在安全工作开展的阶段中,还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保障施工的整体流程以及应用的相关技术能在工程实际操作得到有效落实。另外,施工中所组建的施工监理单位也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职责,制定现场管理制度,做好建设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好所制订的施工方案。

  4.3完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在具体实践阶段,要完善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同时采用风险评估动态管理方法对整体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各项工序。完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后,安排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检查施工工序,做好风险评估,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由于施工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对施工操作产生的影响也较大。另外,施工中风险情况的出现存在较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开展实时监测,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发现的问题给出有效的控制办法。

  4.4采取科学手段做好围岩监测控制

  围岩监测工作是系统性的,其关乎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因此,在开展隧道项目的环节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区分不同的围岩。隧道出现坍塌事故的过程较缓慢,该事故主要是围岩受到变形后而出现的。因此,在围岩监测环节,相关单位应按照施工要求组建测量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完善,实时监测围岩的变化情况,当风险情况出现时立即停止挖掘前进,对其风险进行评级并分析原因。此外,需要施工单位统计围岩测量结果,并合理调整后续施工方案,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4.5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模式

  隧道施工时还可能出现技术与安全管理不相适配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施工部门间交流和协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引起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做好传统安全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与配合;其次,加强应用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由人才带动安全管理改革,使各种施工技术都能得到发展与进步;最后,技术管理的水平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更重视施工现场检查工作,选用专门的安全员随时监测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操作。另外,做好整体流程与工序的随机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确保实现安全施工生产。

  4.6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在隧道项目开展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非常关键,因此在具体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施工单位要严格筛选施工人员并依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划分作业人员的类别,从而有效地进行安全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培训教育。另外,在施工现场还需要相关施工管理企业选派专门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同时在配合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施工中产生的风险事故概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项目在当前交通需求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安全和施工问题,严重影响隧道项目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探讨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防范风险和现场安全管理都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办法,从而使新建隧道工程的建设对既有线隧道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邹华.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35.

  [2]沈一树.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3):151.

  [3]张联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159-160.

  作者:姚冠 林金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22600.html


    上一篇:轨道交通类APP情感化设计
    下一篇:测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