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职称论文发表山区大跨度施工浅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大江大河流域及沿海地区深水、山区、特殊地质条件下不断兴建超大、超长结构的悬索桥、斜拉桥及拱桥,其建设规模国内空前,基础庞大、塔柱高耸、跨度超长。大跨度桥梁施工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索塔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施工三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区桥梁施工的特点,然后列举了山区大跨度桥梁可采用的施工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重点探讨了山区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山区,大跨度,悬索桥,索塔,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
一、山区桥梁施工的特点
由于山区的桥梁多为小曲线、大纵横坡、高墩、长桥的设计。因此山区的桥梁施工也有其有别于平原区桥梁施工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为:
(一)施工组织难度大
由于桥梁路线多反复沿河岸交替设线,跨越众多沟壑,地面高差大,山区交通不便,施工材料、机械、人员调配困难。
(二)施工周期长
由于施工组织难度大,不易形成流水作业。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周期较平原地区桥梁施工周期长。
(三)机械设备和模板等施工措施投入大
山区桥梁多处深沟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施工便道等施工措施投入大,基础、高墩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且受总工期的限制,各大桥的基础、高墩柱多数只能采取平行作业的施工组织方法,使其自成施工体系,机械设备、模板等很难相互调配使用,这样模板、机械设备的投入也大。
(四)施工安全风险大
由于山区桥梁基础开挖多为石方爆破开挖,且墩柱多为高墩,爆破和高空施工作业多、风险大。
二、山区大跨度桥梁可采用的施工方法
(一)无支架施工
无支架施工指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借助支架或者仅需要少量辅助性支架的施工方法。无支架施工法采用自架设体系借助于吊装设备施工,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或分段拼装或现浇施工。对桥梁的分段后续梁段依靠先期完成的梁段结构作为支撑,即作为施工中不靠支架而靠自身结构进行施工。
(二)悬臂施工法
悬臂施工法是指桥墩顶开始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地分段形成梁体节段,直至全桥完成。按混凝土是现浇还是预制,此法可分为悬储灌注法和悬臂拼装法。前者的梁段悬臂接长是采用挂蓝在桥位处就地灌注节段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力筋,前移挂篮继续下一粱段的施工。后者的梁段按长则是采用吊机吊装预制梁段就位,再张拉力筋继续下一梁段的施工。
(三)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转体施工是在河流两岸适当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支架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旋转桥梁构件,分别将两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龙成桥。根据旋转方式不同又分为水平转、竖直转体和平竖结合转体。
(四)顶推施工法
对预应力混凝土粱桥顶推施工法是在沿桥纵轴方向的后台设置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拼装用纵向预应力筋,将预制节段与施工完成的梁体联成整体,然后通过千斤顶施力将梁段向前推出顶制场之后再继续进行下一节段的预制顶推。顶推法施工主要用于等高度桥梁施工。
三、山区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基础施工
1、深水高桩承台基础施工
(1)深水急流中大型钻孔平台设计施工技术。
水流复杂时,船定位困难;平台钢管桩刚度小,悬臂较长,水动力作用下产生涡振、易断裂。因此,采用直接利用钢护筒作为平台的支承结构的方案,研制大刚度悬臂式钢护筒导向装置,提高护筒沉放精度和速度。
(2)深厚覆盖层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针对不同地层选用合理钻速;配置优质PHP泥浆护壁,减小泥皮厚度;钢筋笼同槽制作;采用桩底后压浆法减少群桩基础沉降量,提高基桩承载能力和基础整体刚度。
(3)超大、超长钢吊箱设计与施工技术。
以苏通大桥为例,苏通大桥采用双壁钢吊箱进行承台和系梁施工,成桥后钢吊箱将成为永久结构的一部分。钢吊箱结构长118m、宽52m、高16.5 m,钢吊箱总重约6180t,首节钢吊箱高6m。采用大型浮吊整体安装钢吊箱属国内较为成熟的工艺,但对于苏通大桥北索塔基础3200t首节钢吊箱,国内没有相当起重量的浮吊。为此采用了现场组拼,多台连续式千斤顶整体下放首节钢吊箱的方法,应用了一套可靠性设计、液压程控、信息化监控等集成技术,实现巨型异形钢吊箱平稳下放入水、精准定位。
2、沉井基础施工
以泰州大桥为例,采取的施工技术为:
(1)下部钢沉井岸边接高
为适应洪水期安全要求,将江心墩位处临时锚固钢沉井接高优化为岸边锚地临时锚固接高,既减小接高期安全风险,又与导向定位系统平行施工,节省工期。
(2)钢沉井整体浮运设计优化
根据浮运航线所能提供的最大水深及有效宽度,对钢沉井进行水阻力的研究与计算,确定合适的浮运动力,选择适当的拖轮数量、动力、着力位置与方向等。
(3)优化沉井着床高度与时机
根据河工模型试验,选择适当的的水文条件与河床冲刷形态,确定适当的水位与流速、有利的着床时河床冲刷形态及合理的沉井着床高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