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桥梁施工职称论文发表山区大跨度施工浅析(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沉井调位及着床

  沉井分阶段注水与锚墩拉缆同时进行调位,选择适当时机着床(包括潮位、平潮时间、流速等条件的选取)。

  (二)索塔施工

  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四渡河特大桥为例说明山区大跨度桥梁索塔施工技术要点。

  索塔由塔柱、横梁组成的门形框架结构。索塔承受的竖向及水平荷载极大,索塔基础采用桩基础,每个塔柱基础由18根直径2.8m的挖孔桩组成群桩基础,以微风化灰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深入地表20m以下,穿越溶洞发育带。同时,对桩基础底端平面以下3~5倍桩径范围内有无对桩基础有影响的溶洞进行了逐一钻探勘测。

  承台平面尺寸16.4m×16.4m,厚6.0m。主塔塔高(自承台顶面起):宜昌岸为117.6米、恩施岸122.2m。混凝土总计15875m3。塔柱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C50混凝土,塔柱施工采用翻模浇筑法,每次浇筑4.5米。承台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对待。

  对于超高索塔,大桥索塔高,线形受温度和风影响大,必须修正。线形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必须进行控制。环境恶劣,对测量仪器和测控技术要求高。工期紧,要求能进行全天候测量定位作业。施工中的施工工艺为:

  1、将连续梁施工控制方法引入索塔施工,实现全过程控制。

  2、采用\"追踪棱镜\"技术,实时修正索塔中性位置。利用测量机器人,开发自动化监测软件,实现了对索塔线形的自动测量,克服测量对时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测量放样作业。

  3、钢塔柱加工时,控制焊接变形和机加工精度、工厂的立式匹配、水平预拼装等。

  4、钢塔安装过程中线形的控制与节段安装过程中的施工应力有很大关系,通过主动横撑实现。

  5、由于不可能在加工厂对其进行全塔立式匹配以及桥位现场复杂的外部荷载等因素,在桥位架设钢塔过程中必须进行精密测量,以获得钢塔的精确三维姿态。

  (三)上部结构施工

  1、先导索架设方法

  悬索桥先导索施工是拉开整个悬索桥上部施工的序幕,其施工方法有海底拽拉法、水面过渡铺设法(浮子法)、空中过渡法、拖船自由悬挂法以及直升飞机牵引法。

  2、缆索系统施工

  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四渡河特大桥为例,本桥中跨主缆理论跨径900m,垂跨比为1:10,东、西锚跨和边跨均为不对称布置。本桥只在中跨设吊索,为控制主桁梁端竖向变位和适应梁段活载变幅大的特点,靠梁端塔柱内侧设塔连杆,在中跨跨中采用刚性中央扣以适度控制主桁的纵向变位,同时降低跨中短吊索的疲劳应力幅。

  主缆索股调整分基准索股垂度调整和一般索股垂度调整两种。索股调整要求在风速较小,温度稳定的夜间进行。基准索股垂度调整方法是采用绝对高程法,一般索股垂度调整采用相对基准索股垂度进行调整。索股各跨垂度调整完成后,用拉伸器调整锚跨张力。当索股架设到一定数量后,为便于各索股的有序排列和保持形状,应及时安装分索器和索股形状保持器。待全部索股的垂度调整结束后,使用专用紧缆设备对主缆进行紧固,紧固后的主缆直径索夹处为φ716mm,索夹间为φ724mm。索股架设水平的高低是以孔隙率达标的难易程度来衡量。

  3、加劲桁架梁施工

  (1)缆载吊机架设方法

  缆载吊机在大江大河上架设该体系的加劲梁,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安装方式,其优点是:①缆载吊机可直接利用已架设好的主缆作为承重结构,无需设置支撑体系,节约投资;②由于大江大河的有利条件,安装构件(节段钢箱梁或者节段钢桁架梁)可通过航运方式,直接运输至缆载吊机下,对位直接起吊。缺点:缆载吊机不能带载在主缆上行走。

  (2)桥面吊机架设方法

  该种方法又叫悬拼架设法,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桁架梁架设方法。优点:① 适用山区悬索桥;②采用桥面吊机,临时工程量小;③ 设专业运梁平车,施工方便;④ 桥面作业,减少了高空作业的危险。缺点:① 采用从两塔位置向跨中的顺序进行架设钢梁,使得线形不易控制,对主体设计影响较大;②吊装的钢桁架需要永久性连接,在桥面板安装时加劲梁控制弯矩影响很大;③.因桥面吊机吊重限制,不能整体吊装梁段,只能吊装单片桁片,桥上组拼成整体,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施工周期,增大了施工成本。

  (3)缆索吊架设方法

  缆索吊最初被称为无支架吊装,是我国70年代在大江大河上安装拱桥节段独创的一种架设方法。由于在江河中无需搭设支架,后来得以广泛应用。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随着大跨径悬索桥在我国大量兴起。

  4、悬索的防腐处理

  主缆系统是全桥的生命线,主缆防护的好与差决定了大桥的使用寿命,主缆防腐采用如下的工艺:

  主缆缠丝区进行7层防护,第1层为磷化底漆,第2层为非硫化型阻蚀密封膏,第3层缠绕钢丝,第4层为磷化底漆,第5层为环氧底漆,第6层为硫化型橡胶密封剂,第7层为丙烯酸聚胺脂面漆或氟碳面漆;

  主缆非缠丝区进行5层防护,第1层为磷化底漆,第2层为环氧底漆,第3层为硫化型橡胶密封剂,第4层为高强度玻璃布或橡胶涂胶布,第5层为丙烯酸聚胺脂面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52.html


上一篇:桥梁工程职称论文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分析
下一篇:粉煤灰在高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