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本段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加塑料布覆盖,由于气温高再加上水化热的作用,混凝土表面温度以达到65-75℃,而施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把塑料布揭去人为造成混凝土表面温差,查当时最高气温为35℃,以65℃来计算,其温差为35-65=-30℃,根据公式,查有关资料:

  在Er=2.5×104Mpa;ΔT=-30℃时,则板中的温度应力为:

  σx=2.5×104×1×10-5×(-30) ×2/3/(1-0.15)=-5.88MPa

  一般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1/8-1/7,即为4.38-5.0Mpa,本段水泥混凝土设计抗弯拉强度为5.0Mpa,可见气温骤降30℃的温度应力在短时间内超过混凝土的设计抗弯拉强度,板块的横向裂缝已不可避免。

  2.4.切缝不及时

  由于高温季节施工,又是在覆盖升温的情况下,应加强观察提前进行切缝,使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释放在切缝端。

  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没有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再加上夏季施工外加剂中掺有缓凝剂。正常是在下午开始施工,当板面成活后,在当时温度条件下一般都要在16-18小时才可以切缝,而该段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在上午施工,经过中午烈日高温影响,再加上人为覆盖增温,因此混凝土板强度形成较快,作为施工人员,应当随时注意观察,一旦强度允许,及时切缝。

  2.5.施工人员经验不足,遇到问题处理不当

  本人认为,在当时已用塑料布覆盖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揭去覆盖物而是既然已使用就暂时不动,让混凝土在高温情况下继续保持湿润,那么塑料布就会保证混凝土表面不至于迅速的大量的失去水分,同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差。施工人员应加强观察,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混凝土强度上升很快,及时切缝,这样就可以减少断板,甚至不断板。

  3.综上所述,该段混凝土产生连续断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因此,通过这次问题的出现,给了我们以下的启示:

  3.1.夏季施工,必须避开高温时间,这是防止裂缝和断板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这段问题出现之后,后面的工程都采用了午后3-4点开始施工,一直施工到深夜的时间段,再加上其他措施得当,施工了200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路面目前尚未发现一块断板 。

  3.2.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板面,应注意防止表面失水太快,形成干缩裂缝,一般都是采用喷洒养护剂及遮雨棚防止曝晒的形式来避免。

  3.3.防止冷收缩,特别在施工中突然遇到雷阵雨气候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已形成强度的混凝土板应加快切缝进度,减少冷收缩裂缝的产生(这也是GBJ97-87规范附录三中规定的)。更不要人为的造成温差,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

  3.4.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作好混凝土板面切缝工艺,并保证一定的切缝深度,使切缝部位足以释放混凝土板内部产生的拉应力,不至于产生断板现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61.html


上一篇:公路桥梁职称论文发表加固设计问题探讨
下一篇:道路工程师评职论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