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公路工程职称论文路内停车设施配置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路内停车设施配置优化模型

  综合以上分析,可建立如下路内停车设施配置优化模型:

  2.2模型的求解

  路内停车设施配置的优化问题是对路内设施布局和设置形式进行优化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传统单点搜索的优化算法难以满足要求,本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遗传算法是通过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的遗传和进化过程,实现了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搜索,能同时进行多点搜索,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具有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寻找模型最优参数组合的问题。

  3.算例分析

  为对路内停车设施配置优化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检验,以某市长堤大马路、沿江西路周边地区作为研究范围,进行算例分析。研究范围内,道路网呈\"两横五纵\",道路交通组织方式以单行交通为主,较适宜设置路内停车设施,其中长堤大马路与沿江西路为区域内重要的东西向通道。依据研究区域内对路内停车泊位需求的分布,设定7个路内停车需求点,并结合道路条件,筛选有条件设置路内停车设施的路段,并简化为8个路内停车设施备选点,需求点、设施备选点分布以及各备选点服务范围如图2所示。

  对各需求点的泊位需求量、需求点与设施备选点的对应关系、各备选点不同泊位组织方式下的泊位供应量与设置后路段的通行能力进行量化,建立模型并进行求解,求得路内停车设施优化配置方案,如表1所示。

  按照该配置方案,各需求点都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具体如表2所示。与此同时,该方案下各道路的运行服务质量都在C级或以上,如表3所示。

  4.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组织方式下路内停车设施的特性,对设置路内停车设施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进一步以路内停车泊位需求得到满足和尽量减少拥堵道路作为优化目标,建立路内停车设施优化配置模型,针对问题非线性的特点,采用遗传算法作为求解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求得路内停车设施配置方案能有效满足对路内停车泊位的需求,并保证了交通运行的畅通,为路内交通设施的设置提供决策辅助。

  参考文献

  [1]贺崇明. 城市停车规划研究与应用[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2]陈峻, 张辉. 城市路内外停车设施车辆停放的差异性分析[J]. 城市规划, 2009,33(8):33-36.

  [3]胡兵, 聂华波. 关于路内停车问题的反思[J]. 交通标准化, 2007, 161(1) :91-94.

  [4]王姝春, 陈峻, 张辉. 与路外停车场协调的城市路内停车设施选址优化模型[J], 公路交通科技, 2009, 26(5):97-102.

  [5]GA/T850-2009,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S].

  [6]郭宏伟, 城市路内停车影响的建模与特性分析[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7]何雅琴, 李杰. 基于路边停车的路段通行能力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2, 29(1):44-4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69.html


上一篇:施工技术职称论文城市地铁隧道岩溶探测技术
下一篇:桥梁施工论文发表T型桥梁现场施工的具体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