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工程师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范文(2)
在小导管支护下,进行开挖,在做好开挖部分的锚、网、喷、钢架等到初期支护后,进行其他部分开挖。
开挖工作面后,将开挖轮廓扩大30cm~50cm,长度不小于5m作工作室以便于施作小导管——>在开挖工作后面约2m范围内,安设3榀钢拱架紧抵掌子面,注意钢拱架应按线路中线、纵坡加小导管设计的外插角设置——>在钢拱架上精确测放出每根小导管的位置,并用 Ω型钢筋将孔口管焊在钢拱架上,保证孔口管轴线与小导管设计轴线一致立模灌注砼套拱,将钢拱架孔口管埋于砼内,使钢拱架孔口管在钢管钻进——>过程中不变形走位,确保小导管轴线正确——>采用跟管钻机钻进和带入钢管,在钻进过程中,必须用测斜仪经常检测,严格控制小导管轴线——>联接管路密封孔口——>压水检查——>压注浆液达到设计压力和流量——>开挖后按设计间距及时设立钢架。
钻孔时,需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一次性搭好,钻孔由1~2台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②开挖施工和初期支护: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初期支护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组成,各部分联合受力,初期支护应在开挖后立即施作,以保护围岩自然承载力。工序为:开挖——清理岩面——初喷砼封闭岩面——施作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安装钢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量测数据分析、反馈。
1)初喷砼封闭岩面:初喷应在开挖后立即进行,用高压风自上而下吹净岩面,埋设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钉,初喷作业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头应与受喷面垂直,喷嘴口至受喷面距离包车在1~2m,沿水平方向以螺旋形画线移动。
2)系统锚杆、钢筋网施工:初喷后立即施作锚杆和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8HPB235钢筋制作,网格尺寸采用20cm ×20cm,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网片间采用焊接方式链接。
3)安装钢架:拱部安装工序为,放样确定钢架基脚位置——施作定位锚杆——架设钢架——布设纵向连接筋;墙部单元安装工序为,墙角部位铺设槽钢垫板——施作定位锚杆——对应拱部单元架设墙部钢架单元——布设纵向链接筋。施工时应加强钢架锁脚锚杆施工,各个台阶每单元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度打设4根或4根以上锁脚锚杆。锁角锚杆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不小于4.0m,以控制基脚变形。
4)复喷混凝土:复喷分层进行,每层厚度5~6cm。喷射砼表面平顺,无空鼓、无裂缝、平整度满足要求。
5)隧底开挖后,及时清除虚碴、杂物、积水等,立即初喷以封闭岩面,安装仰拱拱架,复喷至设计厚度,使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仰拱应超前拱墙衬砌,每循环浇注长度为4~6m,采用分段全幅浇筑,一次成型,不留纵向施工缝。
③断层破碎带治水防水措施:主要采用隧道固结注浆,以堵为主,排堵结合。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尤其要加强中近距离超前钻探,根据预报成果确定注浆方案:以局部预注浆为主,辅以开挖后径向注浆、局部补注浆。首先在开挖线外5m范围,全断面径向注浆,然后根据局部岩溶发育情况及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用超前局部注浆、开挖后局部注浆的方法,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一种或多种进行补充注浆。施工前根据试验确定注浆压力与扩散半径关系,注浆压力=水压力P水+2MPa,扩散半径不小于2m;开挖后径向注浆,注浆孔孔口间距按2.4m控制,纵向间距2.4m,呈梅花型布置;
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必要时采用TGRM浆液或双浆液),水灰比0.5:1~0.8:1。
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均铺EVA防水板+土工布防水处理,为防止断层破碎带分界处隧底基础软硬不均引起不均匀沉降,在隧道破碎带分界处设置变形缝,使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内缘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其余空隙采用聚苯板回填密封。在铺砌背后出水点拱墙处设置环向φ50透水管,并在两侧墙角各设置一根φ80纵向透水盲管,每隔8~12m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起到良好的防排水效果。
④隧道断层破碎带监控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鉴定钢尺和SL-2型便携式钢尺收敛计等精密测量手段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并辅以压力盒、钢结构应变计、锚杆拉拔等选择项目。检测项目主要有周边收敛监测、拱顶下沉监测、钢支撑应变量测等,确保围岩、支护稳定性。
4.施工工艺流程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5.劳动力与机械配置
6.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1.在接近断层破碎带时,认真作好超前地质探测工作。
2.每次开挖后做好开挖工作后的地质素描记录,记录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岩石挤压破碎程度,裂隙充填物情况,地下水活动情况等。
3.加强监控量测,根据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修改支护参数,加强支护等措施,确保质量和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