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评职论文范文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设计(2)
1.2规避线形设计不良因素
2.1.2.1绕避影响性地形地物
影响性地形地物是立交布设的控制因素, 迫使立交线形布设受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布设应尽量避开影响性地形地物, 选择视野开阔、拆迁量小的地段, 以便充分结合交通流量的分布, 选用合适的立交形式。
2.1.2.2规避不良线元因素
为了在有限的距离内实现平面及高差上的显著变化,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线形通常具有下列不利因素: (1) 平面转弯半径小, 曲线渐变段偏短, 给司机反应的时间有限; (2) 匝道纵坡较大, 且纵坡变化频繁,坡长较小; (3) 平、纵组合难以得到保证等, 并由此衍生出各种的不良线元组合。本文重点说明以下2 点:
(1)内环匝道
内环匝道素来坡陡弯急, 且路面超高横坡可高达6% ~8%。虽然, 一般将匝道设计车速降至 35~40 km/ h, 仍因其集中了平、纵、横不良线元的组合而成为立交安全设计的重点。
(2)反弯匝道
反弯匝道由于展线空间较大,一般线形指标较高, 多用于主交通流方向。通常由于匝道在出入口受主线纵坡及高差约束,匝道在纵坡上调整空间有限;在平面线位及竖曲线均无法调整,或调整后改观不大时,可加大超高渐变率, 减少积水不畅区域,或是在GQ 点采用半幅零坡、半幅自然坡的变化方式,以增强断面排水能力。
2.2精细设计
司乘人员的身心感受是评判立交安全性设计的综合性指标, 任何设计上的不当, 均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司机的感受, 可归纳为: (1) 直接引导司机做出行驶判断的设计因素, 如立交交通组织设计、沿线标识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以及保证合理的视距要求等; (2) 影响车辆行驶顺畅的设计因素, 如立交平、纵、横线形设计; (3) 影响司机视觉感官的设计因素,如沿线边坡防护、景观绿化等。以上均需通过设计人员精细设计, 更多地考虑到司乘人员的心理及生理感受, 不断优化,才能保证司乘人员的舒适感受, 在此不一一论述。
3结语
要保证互通设计中的安全可靠性,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立交安全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协调的过程, 是各设计元素互相影响、综合平衡的结果。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更多地贯彻设计理念, 不断优化线形指标, 尽量规避不良线元因素, 设计出更多优质、安全的互通立交, 消除立交运行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JT J 011- 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
[2] JT G / T B05- 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S] .
[3] 刘强 .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设计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