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路基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的探讨(2)
2.3 灌浆法
本文以国道108线广元段高填方路基沉降病害处治为例。由于该段地质、地貌条件复杂,路基填料全取自就近的挖方路段。填料的岩性和粒径差异较大,使得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填方路堤压实质量不易检测和控制,以致在工程建设后期部分高填方路基密实度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表现为路基沉降变形,已铺基层或路面出现1.5~20mm宽的纵横向裂缝,且存在继续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技术与经济论证及多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压力灌浆的方法,选用水泥粉煤灰浆液进行压力灌注。灌浆类型为渗流型,利用渗流扩散到填方土体中的浆液的固结硬化,填充路基中较易连通的孔隙,并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增加土体抵抗变形的能力。灌浆处治范围:路堤按病害路段的沉降变形破坏情况分全路幅或半路幅灌浆;桥台填方预处治为搭板外15m路段长;不含路面结构层的灌浆孔深度为2.0~8.0m, 随填方高度的增加而加深,边排孔的深度大于中间孔。路基压力灌浆施工先是按设计图纸定孔放样,然后开动钻机进行成孔钻进,经检验合格后开始浆液灌注,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终止灌注。灌浆施工程序为:布设灌浆钻孔→钻机就位→成孔钻进→终孔移机→检验孔深→安装灌浆器→配制浆液→压力灌浆→浆液变换→压力灌浆→止浆并取出灌浆器→封孔。广元段高填方路基沉降的灌浆处治于2000年12月12日开始,至2001年3月底基本结束,为本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通车提供了保障。截止2002年7月底,该段路已通车一年,经压力灌浆处治过的高填方路基基本稳定,未见明显沉降。
减少高填方路堤的病害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我们做到早预见、早防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在施工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把病害减小到最低限度,确保高填方路堤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承载车辆的反复荷载作用和抗御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参考:
[1]柯劲松.EN—l土壤路基同化剂及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1995(4).
[2]观宝,叶书麟.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基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1995,23
[3]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粉喷桩施工质量的检验与评判方法
[4]冯学钢.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治灌浆技术的工程实践与认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9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