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析公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7灌注桩补强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需要作补强处理。事前,应会同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以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其施工要点如下。

(1)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钻一个取芯孔外(用无破损深测法探测的桩要钻两个),应再钻一个孔。一个用做进浆孔,另一个用做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1m,柱桩则应达到基岩。

(2)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不宜小于0.5~0.7MPa,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一个孔冲洗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止。

(3)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 的纯水泥稀浆(宜用32.5 级水泥),进浆管应插入钻孔1.0m 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出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以后,再用水灰比0.5 的浓水泥压入。

(4)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后,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

(5)最后用水灰比为0.4 的水泥浆压入,并增大灌浆压力至0.7~0.8MPa 关闭进浆闸,稳压闷浆卸20~25min,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压浆工作结束后,水泥浆硬化以后,应再作一次钻芯,检查补强效果:如断桩夹泥情况已排除,认为合格后,可交付使用;否则,应重钻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其它补救措施。

8预防断桩事故的措施

断桩事故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大的事故,造成断桩事故有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中:①责任心与管理体制问题;②技术水平问题。因此,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防止断桩事故的发生。

(1)灌注混凝土时,专人负责,一桩到底;

(2)制作储料斗时,宁大勿小,对于第一次灌注,如用吊车上料,可多备一大斗混凝土,在灌注开始后迅速补进储料斗,宁多勿少;

(3)下导管时,对每一节导管进行认真检查,密封性不好不能下入孔内;

(4)隔水栓应能顺利通过导管,隔水栓下可多垫几层水泥纸袋,以增强隔水效果;

(5)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灌进多少混凝土,桩内混凝土柱有多高,应心中有数,并要实测检验,以便确定提升导管的时刻;

(6)每一次提升导管时,一定要测定孔内导管外侧混凝土柱的高度,导管提升后,导管口埋深至少1m;

(7)必须配有备用电源和拌和设备;

(8)混凝土配料与取样严格按设计要求办理;

(9)工作中密切配合,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做到准确、快速地灌注每一根桩。

9 结束语

随着施工工艺的更新,相继出现了钻孔后灌浆桩、钻孔扩底桩等新工艺、新技术,为钻孔桩基础的应用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国近十几年来新建的许多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桥梁工程,对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及技术指标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因此,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便成了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只有在充分考虑成本和工期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才能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桥梁养护是桥梁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正确的桥梁养护方法是桥梁正常运行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60.html


上一篇:浅析沥青路面破坏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下一篇:探讨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