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在我国公路施工中高边坡防护技术的运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20世纪90年代,压力注浆加固手段和框架锚固结构越来越多地用于高边坡处治,尤其是用于高高边坡的处治防护工程中。它是一种高边坡的深层加固处治技术,能解决高边坡的深层加固及稳定性问题,达到根治高边坡的目的。

目前可供采用的高边坡治理防护措施很多,在高边坡治理防护工程中强调多措施综合治理原则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在稳定的高边坡上优先考虑采用植物防护措施。在1995年修订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 95)强调防护措施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保护生态平衡,植物防护措施已作为一种主要防护措施被推荐。

4 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

4. 1 工程防护

工程防护措施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方面效果很好,作用显著。然而,由于工程防护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多样性自然生态的和谐,使工程所到之处,绿色一去不复还,取而代之的是坚硬呆板的混凝土与石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老化,浆砌片(块)石的风化,钢筋的腐蚀等因素使工程防护强度降低,效果越来越差,甚至造成破坏,这些防护结构矗立于道路两旁,生态环境效果极差,高边坡坡面采用工程防护措施后,由于缺乏植物生长的环境,被破坏了的植被很难迅速恢复。

4. 2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是在坡面上栽种树木、植被、草皮等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发育,起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防护措施。植物防护措施在实施初期作用非常虚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植物防护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能够恢复由于人类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植物防护主要有以下功能:

4. 2. 1 护坡功能

植物的深根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层,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锚杆的作用;浅根在土

盘根错节,使高边坡土体成为土与根的复合材料,对土体起到加筋的作用,使土体强度提高;植物通过吸收和蒸发坡体内水分,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有利于坡体的稳定;坡面植物能够抑制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4. 2. 2 改善环境功能

高边坡通过种植植物能有效的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声、光污染,诱导视线,保证行车安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

4. 2. 3 景观功

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的是波长从380~760 nm的光线,感觉最舒适的是波长为553 nm的绿色。绿色植物给予人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的色彩、形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高边坡植物的组合配置,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环境、气候条件,优选乔、灌、藤、花、草相结合,有机地融入公路高边坡,车辆穿行在绿色环境中,在我们的视野内显示出立体的録色画,体验的到清新.绿色.和谐安定一片兴旺的美感,把美传到人的内心,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纪念馆境界

植物防护也有其局限性,如植物根系的延伸使土体产生裂隙,根系死亡后土体中会产生空洞,增加了土体的渗透率;植物深根的锚固无法控制高边坡的深层滑动,若根系延伸范围内无稳定的岩土层,其作用便不明显,遇大风则易连根拔出。对于高陡高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也难以附于坡面,植物无法生长。因此,植物防护技术应与工程措施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既保证了高边坡的稳定,又实现了坡面植被的恢复,有效的解决了高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5 结束语

\"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工程建设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源源不断地用于高边坡工程中,人们对高边坡问题的了解更深入,措施更加多

样化、更趋于经济、安全,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76.html


上一篇:研究分析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下一篇:探讨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