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前市政道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管理(2)
4.1 填料在下列范围内一般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 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 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 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4 倍; 涵洞两侧不少于孔径的2 倍;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如果台背采用渗水土有困难时, 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起2.5m 以下, 非冰冻地区高水位以下, 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别注意,不要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4.2 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 涵洞、管道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 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cm~100cm 时,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 靠近构造物100cm 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4.3 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 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 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挡土墙墙背也要做好反滤层,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
4.4 压实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 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专门规定,则按路基压实标准执行。用非渗水土填筑时, 必须加强压实措施, 或对填土性能进行改善处理( 如掺生石灰) , 以提高强度和减少雨水的渗入。
5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1 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路基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 达不到压实标准, 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5.2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 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 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 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 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经常检验纵横坡度, 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 压实度均匀, 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5.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 致使路基沉陷, 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 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虽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