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发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2)
四、拓宽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刁‘能永葆教学的魅力,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增强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综合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调查外,还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扩充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与内涵。利用录像媒体,可以随时随地“邀请”英雄、模范人物来作报告,让学生“参观”更多、更有意义的地方。如:“经济生活”模块“多彩的消费”这一课,我的做法是在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后,再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群消费现象中分析当前我闰居民消费趋向、消费心理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同学以及亲朋好友的消费情况入手,并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交流拓宽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而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的教学,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的前提下,针对珠江只角洲民工荒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让学生走访当地的私营企业主、外来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以及就业指导机构等,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权益保护意识。学生通过这类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等,同时也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再如: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政治生活,我布置学生利用多媒体收集各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资料,分类整理后(有条件的可以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与同学、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增强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会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等,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五、搭建交流平台,内化学生道德行为。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文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搭建交流平台,播放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图片和影像资料,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交流,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时,可播放货币流通的各种场景的录像以及从学生身边的具体材料人手,如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并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等。这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转变以“一切为了分数”的这一落后的教育理念,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可行性强的有关学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机制,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再如:在高只《政治常识》第只课讲解中国共产党性质时,我借助电教媒体选播了电影《孔繁森》片段,电影中孔繁森的光辉事迹,形象鲜明生动,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同时,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又体现了社会道德标准的典范,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在导行训练时,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总之,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但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社会和教育影响直接转化的简单过程,而是外部影响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掌握和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活动内容,利用极具优势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多种途径人手,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1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