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学生在多媒体的学习中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要结合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结合本章节的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习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每组随意抽出一名学生到黑板独自完成练习。告诉学生,如果这个同学在黑板完成的练习是正确的,就全组加分。如果是错误的就全组扣分。这种方法,其一提高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让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一些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共同进步。其二能够体现团队的精神,让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让团队的精神贯彻在教学理念中。

5、改革传统考核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的系统复习过程,由于该课程的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多,若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学生在考前会死记硬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本人在这门课考核中,采用平时成绩+实验面试成绩+笔试成绩,综合给出该生的这门课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包括作业,课堂表现,自身修养,团队精神。实验面试成绩占总成绩20%,实验分数很重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笔试成绩占总成绩40%,笔试成绩可采用开卷的形式完成,给学生一些题库,让学生对这些题目加以掌握,来完成笔试。

6、实验实践提高能力,突出中职特色

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未来企业中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将成为现代产业建设的大军,我国被誉为\"世界加工厂\",那么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好坏直接取决于产业工人的素质高低,而产业工人的素质取决于今天学校中培养的学生质量。这些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会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对机械专业的学生,专门安排一周的技术测量实训的强化练习,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了常用计量器具、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齿轮公差项目的测量等十个实验项目,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首先教会学生看实物,让学生学会看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量块、角度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实物。只有让学生先看,才能让其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看讲结合便于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优化了课堂教学秩序。对于光学仪器的测量,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测量实训室加以更大的投资与建设。

总之,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验,已不适应当今用人单位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相互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测量方法。

教育技术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jjjslw/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2888.html


上一篇: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教师应用资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