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例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例2、《最后一课》教学目标之一

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大自然的语言》是初中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与学生所学过的课文有明显不同,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尝试找出此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由此可见,对于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究去实现。目标虽一样,但实现的途径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注重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填鸭\",后者则是学生自己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例2的情感目标,实为教师灌输的内容,而非学生学习此文产生的情感升华。因而也不是建构,而只是\"填鸭\"。、

由此可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执导下,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去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缺乏理论指导的学生活动往往会走向形式主义,不注重学生活动就只能局限在灌输教学的低级状态。

(三)、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混淆、用语含混,使语文教学目标难以付之课堂实践,并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学检测的盲目性。

为了强调\"教是为了学、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宗旨,教学目标阐述中必须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的一种明确而具体的表述。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首先,\"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并没有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做些什么;其次,\"明确而具体的表述\"要求对于学习目标的表述应达到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程度,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下面分析两例不当的阐述方法;例1、《春》的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例2、《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案例1的第一条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主宾清晰,后两条的行为主题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

案理在阐述目标时所使用的是一般笼统的语言,\"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

(2)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3)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

还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还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都是模糊不清、无法测定的,因此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清晰,才利于课堂落实,课后检测;用语明确,易于把握,才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只能流于形式,给课堂带来随意性,给学习和检测带来盲目性。

针对以上提到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和阐述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途径,供同行参考:

(一)、切实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依此制定教学目标,反对经验主义。

1学习需要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构成了总的教学目标。

2学习内容即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先决技能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操作过程。这样才有利于避免教学起点过高,补足知识结构,适应建构知识的心理机制。

3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初始技能、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动机、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切实进行学生特征分析。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理论的指导下严密地进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 (二)、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钻研流派众多的学习理论,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才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

(三)、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④,使教学目标的阐述利于教师的授课和检测,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测。

现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第一次把教学设计上升到了技术的高度,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有力武器。教育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但首先应该是一种技术。只有把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纳入科学的轨道,才有可能在规律中寻求艺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任何理论只有付之实践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愿笔者以此理论为依据分析教学现状的尝试对人对己能有一点启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2910.html


上一篇:演示实验改进二则
下一篇:中学教育评职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