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积极心理辅导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31   |  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上个世纪的末期, 美国兴起了一种心理学思潮, 即积极心理学。它是由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所提出的, 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的力量以及美德, 它致力于对积极的个体特征、主观体验以及促进他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展开深入研究, 并且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涉足到这一领域中[1]。在本文中, 作者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对积极心理辅导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展开了深入研究, 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杂志,每年36期,每月3期,每期刊登论文约150篇。本杂志本着为广大需要发表论文的同志着想,想方设法增加容量,收取的版面费很少,因为本刊本着薄利多销原则,即利于广大读者的切身利益,也利于本刊自身发展,同时还为中国学术研究的繁荣作出贡献。由成才之路杂志社出版,每年36期,每月3期,每期刊登论文约150篇,本着薄利多销原则,即利于广大读者的切身利益,也利于本刊自身发展,同时还为中国学术研究的繁荣作出贡献。

  初中生正是叛逆、成长的阶段, 对很多事物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对于老师的教导也是时听时不听的状态。所以, 对于初中老师来说, 开展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班主任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方案, 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 确保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班主任如果想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就必须真正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2]。鉴于此, 班主任需要在了解学生内心的基础上, 将积极心理辅导力引入到其中, 让“正能量”教育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 确保老师能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1 积极心理学简要概述

  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以及美德的科学, 同时它也是西方心理学界新兴的一种研究思想潮流。它要求我们以一种更加欣赏性的、独特的、开放的眼光去面对人类所具备的能力、潜能以及动机等等, 深入挖掘人类潜在的、本质的那些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发展。

  1.2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有一位很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一个好的班主任, 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这句话说的很对,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物质丰富的时代, 而初中生又处于一个好动、难以分辨是非、十分叛逆的时期, 如果班主任想要更好地对他们展开管理教育工作, 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和想法[3]。比如:有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 可能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家庭、农民工家庭, 还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导致他们形成自私自利、攀比炫富的性格。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 一旦这些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打击, 他们就会误入歧途。因此, 班主任必须加强管理,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确保班级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快乐学习。

  2 积极心理辅导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2.1 大力提倡赏识教育

  (1) 赏识教育的意义。所谓赏识教育, 就是将积极心理教育充分体现出来的一种教育策略。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人格, 发现并赏识学生的优秀之处, 通过对学生采取表扬、激励的方式, 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 发掘自身的潜能, 真正地实现对学生有较强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同学, 在承认并尊重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 看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尝试着寻找他们的可贵之处, 使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2) 赏识教育的方法。对于获奖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加以表扬, 对于犯错误或者退步的学生给予批评, 是赏识教育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同时, 表扬或者批评学生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备的管理手段[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公平地、采取不同形式、因时、因人而宜地对学生展开表扬或者批评。例如: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来说, 即使他们在考试中取得的进步是极其微小的, 教师也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与此同时, 对待学生还要像慈父慈母一样, 使他们在集体中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一些公开场合, 教师要避免谈及后进生的不足之处, 以免给他们增加负担或者打消他们进取的积极性, 也不能对他们采用强硬的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在考试中成绩取得进步的后进生, 老师在家长会或者班会上要给予适当的表扬, 表扬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 从而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具有突出特长, 在学生中能够起到一定榜样的后进生, 我们要不断鞭策他们, 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职务,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历练自己, 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2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将期望理论应用到其中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提出, 人们总是会渴望满足自身一定的需求并想方设法达到这一目标。而这一目标在未达到之前, 就会转化为一种期望, 这种期望反过来又会激励人们进一步努力。一旦人们把目标的价值看的很高, 那么这个目标所实现的概率就会很大, 这就是著名的“期望理论”。

  班主任在应用期望理论对班级进行管理时, 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善于收集并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信息和想法。比如, 班主任可以采取找学生谈话、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 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二, 在充分掌握了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 并对他们产生合理的期望或者意图, 并展开进一步的加工、整理, 通过谈话、发信息或者书面交流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 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以及动机等就会逐渐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有一点需要老师注意, 那就是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 教师都应该对他们有所期待, 尤其是差等生,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 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所以, 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表扬、理解, 将期待的信息传给他们, 这样他们会更加努力, 也会比那些优等生更加懂得感恩。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后进生的差只是短暂的, 有很多伟人在没成名之前也一样是差等生。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昂首挺胸在校园里走路。班主任只有及时对学生好的行为作出肯定和鼓励, 才能进一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行为, 即所谓的正强化。

  3 结语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而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 则能够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潜能, 从而达到老师、家长所期盼的行为, 激发这些学生们的潜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加自信、自尊,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石万通.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J].学周刊, 2016, (09) :104.

  [2]郝红英.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微观教育的有效选择[J].教学与管理, 2013, (07) :19-21.

  [3]葛建云.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介入[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3, (02) :30-31.

  [4]胡冰.浅谈中学阶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1, (02) :90+9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xuelw/19697.html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进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